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回归分析模型汇总整理,论文写作回归模型应该如何选择?

    阅读: 2024/7/29 17:52:16

    研究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影响关系研究时,我们都知道最常用的就是构建回归模型,但是回归模型的种类很多,应该如何确定自己需要做什么模型呢?下面就来探讨一下。

    回归模型是研究分析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构造回归模型,可以基于自变量X的值预测因变量Y的值,理解自变量如何影响因变量,以及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目前在SPSSAU系统中,回归模型包含以下三十多种,一句话概括说明如下:

    同学们可能会感到疑惑,就研究X与Y之间的影响关系,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回归模型?这在因为研究X对于Y的影响时,会区分出很多种情况:比如因变量Y的数据类型,可能是定类数据也可能是定量数据;Y的个数可能有1个或多个;同时每种回归分析还有很多前提条件,如果不满足则有对应的其它回归方法进行解决。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回归分析方法。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回归模型,第一次写论文的同学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二、回归模型选择

    论文写作用中回归模型的选择,通常需要结合X和Y的数据类型和个数进行确定。

    1、数据类型

    通常在SPSSAU中,为了通俗易懂我们将数据分为两大类:定类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量数据:数字大小具有比较意义

    例如:GDP、身高、体重、工资、量表题选项(1,2,3,4,5)等等

    定类数据:数字大小仅代表分类,不具有比较意义

    例如:性别(如1和0分别代表男和女,不具有比较意义)、学历、职位等

    2、回归模型初步判断

    回归分析方法初步判断方法如下:

    (1)因变量为定量数据(仅1个)

    当因变量为定量数据且只有1个时,一般线性回归模型比较常用。线性回归模型是当前使用最为成熟,研究最多的回归分析方法之一。

    线性回归模型有很多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如线性、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等),如果不满足这些假定或者条件可能会导致模型使用出错,那么此时就有对应的其它回归模型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因而跟着线性回归后面又出来很多其他回归分析方法。

    比如:如果自变量间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VIF值大于10),那么可以使用岭回归、lasso回归、逐步回归等回归模型;如果X个数非常多,想要模型自动找出对Y有影响的X,可以使用逐步回归模型;若数据中有异常值,可以使用Robust回归模型;如果要对X进行分层或者分组,则使用对应的分层回归或者分组回归;若研究的数据不满足线性关系,则选择对应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如SPSSAU中提供的曲线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方法中提供60多种非线性关系模型。

    (2)因变量为定类数据

    当因变量为定类数据时,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常用。

    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时,比如“买&不买”、“阳性&阴性”,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因变量为多分类变量时,比如村长候选人“甲、乙、丙”,选择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因变量为多分类变量且有序时,比如“不满意、一般、满意”,选择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3)因变量为定量数据(多个)

    在进行X对于Y的影响关系研究时,如果研究人员希望将多个Y同时放一起分析时,可以使用PLS回归模型。除此之外,若要研究多个X与多个Y之间的影响关系还可以使用路径分析或者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只研究变量间的影响关系,而结构方程模型同时研究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和测量关系。

    以上为比较常见的回归模型初步选择的说明,其中提到的回归方法都是在实际研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

    转自本硕毕业论文通关指导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6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全网最全的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下一篇:浅谈硕士论文配图的重要性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