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SCI投稿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作者应该如何处理SCI审稿人意见?

    阅读: 2024/8/7 14:34:02

    SCI文章的写作、统计以及结果部分整理和投稿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做完这些工作后会把论文正式投出去,之后评审会根据我们的文章给出意见。作者应该如何处理这些意见呢?

    一、Reviewer审稿的一般步骤

    Reviewer审稿时不会花很多时间,可能一篇文章只用15分钟甚至5分钟。那么这么短的时间他到底看什么呢?首先要看题目摘要,要了解这篇文章想要证明的问题以及研究目的是不是有意思。如果研究有新意,审稿人接下来会看研究设计。

    如果研究设计没有太大缺陷,接下来就会审核一下PICOS各个研究要素。如果有缺陷可以弥补,就提些意见进行大修。如果还是没有什么缺陷,后续就是小修阶段。这些关键问题看完之后,评审才会去看前言、讨论和参考文献,提一些minor的意见。这就是审稿的一般流程。

    二、SCI审稿周期

    影响审稿周期的因素非常多。大部分期刊审稿周期一般都在三个月左右,三个月之内给出审稿意见都是正常的。有的期刊审稿会超过三个月。审稿周期由很多因素决定。首先就是期刊的工作效率。这涉及到期刊每年的收稿量,出版周期等。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限速步骤就是审稿人。审稿人审稿的时间占整个审稿周期的80%-90%。所以要看文章的研究方向是不是好找审稿人。如果研究领域比较偏,很多时间都会浪费在分配审稿人上。当编辑分配完审稿人后,投稿状态就会变为under review。接下来就是漫长的under review阶段。

    为什么有时候审稿时间会非常长呢?这当中有一种不好的传言,说找的审稿人做的研究和你的文章非常相像。审稿人故意拖慢你的审稿时间,同时自己在补实验,想要抢在你之前发表或背靠背同时发表。

    当然也不要过分相信这个数据,因为这个数据也是根据留言进行的统计整合,并不完全准确。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尽量避免一些审稿周期非常长的期刊。

    三、SCI文章修回状态

    Major revision多半会围绕PICOS进行,主要有以几种情况:

    1) 研究缺乏代表性或立题不新颖

    比如样本量太小,代表性差。或者说研究之前已有很多文章做过了,也有了一些结论。为什么还要去做这个,没有创新性。

    2)文章设计或研究类型不合适

    比如作者明明做的是观察性研究,为了体现自己的研究质量高,偏偏在方法中说进行随机分组。但是用了随机分组后整个研究类型完全发生转变。有随机分组的话审稿人肯定按照随机对照试验要求审稿。这会让审稿人很恼火,觉得作者连基本研究类型都搞不清楚,或认为存在学术不认真的态度,对文章印象非常差。

    3)方法学不系统:随机、干预、变量记录、随访等细节缺乏

    不同研究类型报告规范中方法学条目始终占据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因此方法学中的许多信息需要报告的完整详细。

    4)关键变量或分层要给出标准,如诊断标准,病情分级标准等

    5)病情分级标准需要采用公认的,如果需要分层要给出分层理由

    6)统计学不合理 方法不清晰,运用策略不合理。

    7)结果分析不透彻,解读时未进行深入挖掘。

    转自曜文sci编译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94)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关于SCI投稿的步骤与经验

    下一篇:SCI论文投稿信应该怎么写?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