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Mol Plant 】无意识选择使驯化瓶颈效应复杂化

    阅读: 2022/8/29 8:48:36

    驯化问题最近又成为争论热点,争论的焦点主要是驯化起源过程的选择强度和无意识选择等(Allaby et al., 2022; Purugganan, 2022)。驯化瓶颈效应是人工选择信号分析与位点鉴定的理论基础,不同的驯化起源认知对于驯化瓶颈效应估计将造成直接影响。

    https://doi.org/10.1016/j.molp.2022.08.002

    近日,浙江大学樊龙江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题为When domestication bottleneck meets weed 的观点文章,提出非传统认知的作物驯化起源路径(野生植物→杂草→栽培作物)中的无意识选择,使驯化瓶颈效应相比于传统作物起源过程(野生植物→栽培植物)更加复杂(图1)。该文章丰富了我们对作物起源进化的认识,有助于选择信号的准确估计和潜在高价值作物的从头驯化。

    文章指出,由杂草驯化而来的次生作物会经历杂草时期人类的无意识选择(unintentional human selection, UHS)和驯化期间的人工选择两个阶段,因此杂草驯化而来的次生作物具有更复杂的驯化瓶颈。这两个阶段的选择对所选基因的选择效应可能不同或保持不变,这取决于选择的目标农艺性状。其实几乎所有大田作物都有同属的杂草种,许多作物,杂草甚至直接参与作物驯化起源,如小麦、黑麦、燕麦等。无意识选择因此会影响这些作物的驯化瓶颈效应。同时,无意识选择(包括来自人类或动物的)还可能直接导致作物驯化和起源,例如埃塞俄比亚燕麦等(Harlan, 1982;Purugganan, 2022)。无意识选择加之野生祖先种的渗入,使这类作物的驯化瓶颈效应相关因素增加,驯化瓶颈效应导致遗传多态性下降的规律变得异常复杂。

    许多其他因素还可能影响驯化瓶颈效应,例如去驯化、从头驯化等。许多作物同时经历漫长的去驯化或野化过程(Wu et al., 2021)。部分去驯化作物变成了农田杂草(如杂草稻、野化黑麦、杂草高粱等),它们与原作物物种极其相似,但具备了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我们的祖先是否会重新选择这些野化作物作为驯化对象,重新驯化成作物(图1)?可以预期,这类起源作物的驯化瓶颈效应将更加复杂。

    樊龙江教授团队近年来一直从杂草角度开展作物驯化起源研究,先后开展了作物拟态——稗草拟态水稻(Ye et al., 2019);作物去驯化——杂草稻和部分稗草来自栽培种(Qiu et al., 2017; Qiu et al., 2020; Wu et al., 2022);次生作物起源——栽培黑麦起源于杂草黑麦(Sun et al., 2022)等研究,为这些遗传机制提供了坚实的基因组学证据。本文观点是该团队对前期有关研究出成果的提炼和延伸。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水稻所博士生孙砚青为论文第一作者,樊龙江教授为通讯作者,中国水稻所郭龙彪和澳大利亚CSIRO朱乾浩研究员参与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转自:“iPlants”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540)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硬核!张启发院士组每篇PNAS都带中文署名,在水稻研究中取得一系列进展!

    下一篇:四方共建 强强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揭牌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