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这6个措辞,学术论文写作中不能随便用!

    阅读: 2024/8/13 16:07:13

    ? 填补空白

    不少论文都喜欢用“填补空白”或更具体地表述为“填补了××的空白”“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这样的句式。估计作者是看到或听到别人这样表述的,从而学会如此行文。或者说,作者在开展研究时,是在努力寻找空白的,认为只要找到空白,研究意义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学术研究的确需要寻找空白,不过,研究者认为的空白是不是有意义的空白?则是个问题。特别是有的作者以为用了“填补空白”就使自己的研究意义变得重大了,这是颇为不当的——毕竟,这种评价性的表述,不适合作者自己使用。

    类似的,有的作者喜欢用“首次”或“最先”等措辞,性质与“填补空白”相同。

    ? 重要意义

    这个措辞往往与“填补空白”配套出现,当然也可以单独出现。从研究的角度讲,学术论文都是有意义的,只是意义大小不同。

    哪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是需要作者在文中论证的。如果能够阐明研究问题的背景,读者一般能够判断研究的意义大小。因此,作者自己把评价性的表述呈现出来,自然也不合适。

    偶尔会有作者在论文中用“重大意义”来代替“重要意义”,在其他时候(比如课题申报、奖励申报),这样的表述更为常见,往往也不合适。

    ? 没有差异

    一些论文在结果部分往往报告“××没有差异”,这其实是错误的表述。通常,报告“没有差异”的内容不是真的没有差异,而是“没有统计性差异”“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性显著”。因此,笼统地写出“没有差异”,不仅可能误导一般读者,而且反映出作者缺乏良好的统计学思想。

    相反,有些论文在表述“统计性差异”时有意忽略“统计性”也是有问题的——报告统计性差异时,呈现与之相配的效应量,是合适的做法。

    ? “以期”与“旨在”

    太多数论文在引言的最后部分出现“以期××”这样的表述,想用它陈述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特别是实践价值。然而,不少“以期”后面表述的内容往往泛泛而谈,比如,“以期引起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期对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更为深入的研究”。

    如果作者充分论证了研究问题,读者自然能够从文中获得感悟,不用专门“以期”。有些论文用“旨在××”表达类似的意思,效果稍好一些。不过,也可以省略这个词语及其后的文字。

    ? “有趣”与“重要”

    一些作者喜欢用“有趣的是,××”“本文感兴趣的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讲,这样表述是合适的。不过,如此措辞也容易给人留下一种印象,那就是作者开展相应的研究只是凭兴趣,而不考虑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况且很多时候,“有趣的是”后面陈述的内容很难让读者觉得有趣。

    如前所述,在阐述研究意义时不宜使用“重要意义”“重大意义”,然而,用“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来代替“有趣的是,××”,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 “随机”与“便利”

    学术论文中出现“随机抽取”表述的情况很常见,但是,从描述的程序推测,作者在抽取样本时肯定不是随机的。如此一来,一篇论文内容的可信性就打了折扣——连不是随机取样的事实都可以随便写,还有什么内容不能随便写呢?

    作者之所以写为“随机抽取”,无非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甚至是理想的。如此反映出来的是作者只按自己想的去做、去写,不顾事实。

    一些论文则老老实实地写着“便利取样”,似乎专门把研究的缺点高调宣传一番,给人的印象也不好。便利样本是样本的一种类型,在学习样本知识时,了解有关情况即可,没必要在论文中特别标注,读者从论文方法部分可以获得样本类型的情况。

    总之,学术论文中的一些常见措辞,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行文风格,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则反映了作者的科学素养和研究品质,不能不特别留意和改进!

    转自研硕论文社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67)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内容与格式指南

    下一篇:论文投稿的方法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