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8/28 17:58:58
本文从以下两个角度说明。分别是变异系数理论和操作两个角度。
一、变异系数原理
首先变异系数的公式如下:cv=标准差/平均值。
从公式可以看到,其代表数据沿着平均值波动的幅度比例,该值越大意味着波动性越大,而且该种波动性是以平均值作为标准,也就解决掉了量纲化问题。并不会因为某些数据特别大,变异系数就失去意义。简而言之,即变异系数CV值是一种相对波动的衡量指标。
理解了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后,接下来对其计算进行说明。知道了平均值和标准差直接就可以简单的计算得到,可使用SPSSAU的描述分析功能直接得到,如下图所示:
变异系数是个百分比,比如上图中157.906%,其代表数据沿着平均值波动了1.57906倍。理解了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后,接下来说明其进行权重计算的原理。
二、变异系数求权重原理及操作
2.1 变异系数求权重原理
变异系数法求解权重的原理为:数据的波动性可以衡量权重。如果变异系数越大,说明其携带的信息越大,因而权重也会越大,这是变异系数法求解权重的原理。使用变异系数法求解权重的方法,即为变异系数权重法,也称作信息量权重法。
信息量权重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其思想在于利用数据的变异系数进行权重赋值,如果变异系数越大,说明其携带的信息越大,因而权重也会越大,此种方法适用于专家打分、或者面试官进行面试打分时对评价对象(面试者)进行综合评价。
比如有5个水平差不多的面试官对10个面试者进行打分,如果说某个面试官对面试者打分数据变异系数值较小,说明该面试官对所有面试者的评价都基本一致,因而其携带信息较小,权重也会较低;反之如果某个面试官对面试者打分数据变异系数值较大,说明该面试官对所有面试者的评价差异较大,因而其携带信息大,权重也会较高。
最终面试者的综合评价得分,是结合面试官的权重与面试官打分相乘计算得到,综合评价得分越高那么该面试者评价越好。
上图为SPSSAU输出结果,分别输出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CV值,和最终权重值,并且最后还输出权重的图形化展示。
转自本科硕士论文百川指导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下一篇:毕业论文抄袭现状及查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