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8/28 18:05:46
为什么需要对写好的论文进行修改呢?为了提高文章的发表几率,为了减少期刊的拒稿率,因而我们在修改的时候要以这两个目的为主。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那么一篇论文需要满足:完整的结构、具有创新性、同时避免一些写作的细节错误。
想要有完整的结构,那么我们在修改的时候要需要注意:
结构是论文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是论文内容的组织安排。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论文内容的表达效果。结构的调整和校正,关系着全文的布局和安排。调整结构,要求理顺思想,检查论文中心是否突出,层次是否清楚,段落划分是否合适,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如何,全文是否构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整体。调整的原则和要求,是要有利于突出中心论点,服务于表现中心论点。修改结构,应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理清文章的层次,保持思路通畅。其实从主副标题方面就可以简单看出文章的思路与层次。另外,一些文章需要从内容去把握,因为没有副标题。确定文章的基本逻辑关系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定全文的布局、层次和段落的安排合乎条理;明确各段落的分论点;适当增删内容,达到全文意思上连贯通畅。
2.实现结构的完整性。从绪论 、本论、结论三大部分分别入手,协调一致,开头能引人入胜,中间论据有材料要充分有力,结尾要主题鲜明。同时还要分清各部分的详略主次得当 。
3.实现结构的严密性。SCI论文的论点论据及大小论点的严密性逻辑性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整体宏观把握,还要注重细节,适当增删是必要的。
有了完整的结构,接下来我们需要对论文的创新性进行修改。很多人都会问创新性怎么修改呢?
创新性是论文的生命力之所在。当然,对于大多数无太多经费和太长时间接人研究的作者来说,在某一领域要有首次发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利用新规律、新见解、新发现来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对现有的实验方法有所提高,也可以属于创新之列。不一定要执着于首次的发现,其他的新规律、新见解都属于创新的一项,故而对论文创新性的修改应该以实际为准,以文章的“新”为主。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修改论文的时候一些不可忽略的细节。
1、滥用缩写而不予介绍。有些作者似乎以多用缩写为荣,以此来显示文章的高水平。而且使用了缩写也不予以介绍其全称,让读者去猜。其实应该尽量减少缩写的使用。特别是不要自己创造新的缩写,除非的确非常有必要。
2、讨论空洞无物。讨论部分很多作者常见的问题是,要么重复前言,要么重复结果。总之就是不给你讨论。讨论部分应该把本研究的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异同并加以探讨说明。临床研究特别要注意是否有limitation,并进行充分讨论。
3、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要使论文写得准确、简洁、生动,就不得不在语言运用上反复推敲修改。论文的语言修改,主要是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表达清楚而简练,用最少的文字说明尽可能多的问题,是一篇高质量论文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使文章精练,必须把啰嗦、重复的地方,改为精练、简洁的文字;二是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为了语言的准确性,就要把似是而非的话,改为准确的文字;三是语言的可读性,为了语言的可读性,要把平淡的改为鲜明,把拗口的改为流畅,把刻板的改为生动,把隐晦的改为明快,把含混、笼统的改为清晰、具体。
转自医学论文天地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这些SCI拒稿原因,需谨记
下一篇:标题虽小却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