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图书出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出版物数字用法规则一览

    阅读: 2024/8/29 17:06:52

    一、 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

    1.物理量量值中的数字。例如:

    1m(1米)5g(5克)3A(3安)-15℃(零下15摄氏度) 26mol(26摩)

    2.非物理量量词前的数字。例如:

    98只碗 20元 1000个人 11张纸

    3.计数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等。例如:

    4 1005 -23 0.56 -89.39 3/5 -8/9 21.7% 3%—7% 10︰13

    4.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例如:公元前21世纪 8—11世纪 9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公元79年 1840年 3月15日19时30分15秒 11:30(11时30分)

    注意:年份不能用简写。如1988年不能简写成“八八年”或“88年 ”,但有些情况下可用省年号,如1988年可省写成“’88”。年月日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如1998年3月15日可写成1998-03-15(年月日之间用半字线相连,不满“10”的月日前面补“0”),也可写成1988.3.15(年月日之间用下脚圆点号,不用间隔号和顿号)。时、分、秒的分隔符要要用冒号,不能用比号。

    5.代号、代码和序号中的数字。例如:

    桂新出发〔2000〕7号文件 国家标准GB/T15835—1995 国际标准书号ISBN7-219-03960-3/k?796 JZ20Y2-CXY型燃气灶 5/6次特快列车 201号运动员

    6.引文标注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

    ①列宁:《新生的中国》,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2卷,2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②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载《中国科学》,1973(4),400—429页。

    二、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

    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谚语、缩略语、歇后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须使用汉字数字。例如:

    词:一概 四肢 一方面 十堰(地名) 十滴水 三叶虫 四边形 星期五 路易十四 三氧化二铁 七绝 六六六粉(农药)

    词组:二万五千里长征 四书五经 五四运动 九三学社 八国联军 五子登科 九九归一 四世同堂

    成语:三心二意 十全十美 九霄云外 八面玲珑 四分五裂 五花八门 六神无主

    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惯用语:不管三七二十一 八九不离十

    缩略语:二炮 五讲四美三热爱 三个代表 三讲 三反五反

    歇后语:十五个吊水桶——七上八下 铁公鸡——一毛不拔

    2.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数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一两个人 三五天 二三种书 二十七八吨 三十三四岁 二三百架次

    相邻的两个数字表示概数不能使用阿拉伯数字,把“三五天”写成“3、5天”,把“七八十年代”写成“7、80年代”或“70、80年代”等都是错误的或不规范的。另外要注意的是:“二”和“两”用法有别,“一两个”不能写成“一二个”,写成“一二个”不规范,也容易被人误为“十二个”。

    3.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数字。例如:

    十几几百米 人 三百几十天 几十万分之一

    “10几人”之类的用法是错误的

    4.重排古籍中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数字。

    5.竖排文字中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数字( 除与外文字母、罗马数字连用可顺时针转90°排版外)。

    6.非公元纪年一律用汉字数字。如中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帝王年号、溢号、庙号纪年,太平天国纪年等)、民间现在仍在使用的干支纪年、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华民国纪年、国内外其他民族的特有纪年(如中国藏族的生肖纪年、日本现在仍在使用的天皇年号纪年等)、阴历日月等。行文中,非公元纪年后应括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公元纪年。

    (1)年号纪年。例如:

    清咸丰十年(1860年) 东汉元和二年(85年) 昭和六十一年(1986年)

    “咸丰”为清文帝年号,“元和”为东汉章帝年号,“昭和”为日本国裕仁天皇年号。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此前无年号纪年。一个帝王可能有多个年号,也有的只有一个年号。

    (2)谥号、庙号纪年。例如: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 唐太宗三年(629年)

    “孝公”是战国时秦国君渠梁的谥号,“高祖”是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太宗”唐皇李世民的庙号。

    (3)太平天国纪年。例如: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1860年11月2日)

    (4) 表示百分比的“成”。例如:

    今年一季度的产量与去年同比提高了三成。

    “成”表示十分之一或10%。用“成”来表示百分比时必须使用汉字数字。

    三、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两可的

    1.整数一至十,若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要用阿拉伯数字,其他情况下两可,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例如:

    8只碗(八只碗) 1个人(一个人) 去过十次(去过10次) 九条意见(9条意见) 三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

    2.古籍的引文标注版次、卷次、页码,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皆可,但应与其所据版本一致。例如:

    ①《四书五经》,影印世界书局影印本,2版,120页,北京,中国书店,1985。

    ②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九页。

    3.部分表示序列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皆可。例如:

    第10届全国书市(第十届全国书市) 排名第三十八位(排名第38位) 第5卷(第五卷)

    但有些情况下只能用汉字数字,例如:名列第一、第二、第十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一、其二,等等。

    4.用“多”“余”“左右”“上下”“约”“来”“许”“近”等表示约数的数字(含有“几”的约数除外)。例如:

    二十多件(20多件)大衣 十余位(10余位)嘉宾 来了二十个左右(20个左右) 十三岁上下(13岁上下) 约五十元(约50元) 三十来岁(30来岁) 时间在七时许(7时许) 近六十人(近60人)

    在具体语言坏境中,用汉字数字还是用阿拉伯数字,可灵活掌握,但要保持局部体例的统一。

    四、《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适用范围

    《规定》适用于除文艺作平和重排古籍外的各类出版物。文艺作品中的数字使用可灵活处理。重排古籍的数字必须用汉字数字。

    五、数值和量植范围的表示

    《规定》对数值和量植范围的表示法的说明较为笼统、宽泛,有几处需要补充说明。

    1.表示数值范围的连接号形式。《规定》规定: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实际上,这条规定只适用于科技类图书。非科技类图书除浪纹号外还可使用一字线连接号“—”或半字线连接号“-”。

    注意:用汉字数字表示数值范围时,不能使用连接号,而一般用汉字“至”或“到”表示。如“四至八八”“七到九年”,不能写成“四一八人”“七一九年”。

    2.百分数的范围。

    正确表示法:20%~30% 1.5%~11.25%。

    错误表示法:20~30% 1.5~11.25%

    3.用“万”“亿”表示的数值范围。

    正确表示法:20万~32万 3亿—9亿。

    错误表示法:20~32万 3—9亿

    六、数字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1.数字的使用在行文中要注意局部体例的统一。在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都可以时,选择哪一种,要照顾到上下文的体例,尽量让同一句话、同一段落或同一页的数字体例一致。当然,照顾局部体例的统一,应该在遵守数字用法规范的前提下,不能为了统一而强改。例如:

    该省从机动财力中拿出1900万元,调拨钢材三千吨、水泥两万多吨、柴油1400多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一句话既用了阿拉伯数字又用了汉字数字,体例不统一,“三千多”和“两万多”应改为“3000多”和“2万多(或20 000多)”。

    2.概数、约数的使用要避免表意重复,出现冗余成分。例如:到会的有三四十个左右 约有一百来人出席庆典 提高了20%—30%左右 来人50来岁上下

    “三四十”是概数,加上“左右”表意重复,“左右”为冗余成分,应删去。“一百米”已是约数,前面再加上“约”,表意重复,“约”和“来”应删去一个。“20%—30%”是约数,再加约数的词“左右”,语义重复,应去掉“左右”。“来人50来岁上下”中的第二个“来”和“上下”都是表示约数的词,用在同一个约数中,表意重复,“来”和“上下”应 删去一个。

    3.公元前纪年要加“公元前”,公元后纪年可加“公元”,也可不加,但如果容易产生混淆,则应加“公元”。例如:公元前78年—12年

    此处的“12年”容易让人误解为公元前12年,因而应加上“公元”二字。

    4.按《规定》,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等一般用汉字数字表示,但近年来采用阿拉伯数字的日趋增多,汉字数字表示的反而越来越少。这种用法已约定俗成,为广大读者所认同,出版物在使用时应注意规范。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月日之间一定要加间隔号,不能用下脚圆点号,也不能用顿号,并且简称有加上引号。例如: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11?25”沉船事件“3?15”、“11?25”不能写成“3.15”“11.25”或“3、15”“11、25”。

    5.注意汉字数字“○”的字形。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0”字形上有差异,应注意区别,不要混用。例如,“二○○一”不要写成“二00一”,反之亦然。

    6.书写小数点前或后4位以上数字,一般应采用三位分节法,即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为一节,节与节之间空1/4字格,废弃传统的千分撇法。如2,431.589,1应改为2431.5891。但年份、页数、部队番号、电器和仪器仪表型号、标准号等不能用三位分节法。

    转自学术出版在线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9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什么是A类出版社?A类出版社出书难吗?

    下一篇:图书编校差错率的计算方法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