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课题基金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国自然评审意见都是好评,为什么还是被刷了?

    阅读: 2024/9/2 9:00:07

    8月24日,国自然正式放榜,并且申请项目批准资助通知、不予资助通知以及专家评审意见也已发送到各位申请人手里。

    很多人在审视了评审们的意见后,发现大多是肯定的评价,没有显著的反对声音。然而,尽管如此,自己的申请还是遭到了拒绝。

    当人们收到评审意见后,常会引发这一系列的疑问和情绪反应,包括愤慨和不满,有时甚至会针对某些评审意见提出“不合理”的质疑。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评审专家确实不够专业吗?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背后原因往往比较复杂。今天,我们将从国自然基金评审机制、评审意见类别以及如何申请复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为下一次申请提供相应建议。

    国自然基金评审机制

    国自然基金的申请书需经过多位相关领域专家的匿名评审,专家依据申请书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和预期影响等方面进行评分和评议。

    评审意见通常涵盖项目的优点、问题和改进建议。最终基金委员会综合各方意见,根据专家评分和评议结果做出资助决策。

    评审意见汇总

    1

    立项依据不够充分

    国自然评审秦四清老师说过:立项依据不足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在研究现状综述部分有意或无意遗漏前人的工作,或换个说法重新包装,以凸显申请项目的“创新性”;

    其二是对研究的必要性缺乏充分论证,有夸大研究意义之嫌。

    建议:详细综述研究现状,避免为突出“创新性”而忽略已有成果。同时,充分论证研究的必要性,确保立项依据扎实可信。

    2

    单一反对意见的影响力

    即使大部分评审意见是正面的,但如果有一位专家提出了强烈反对,尤其是针对项目的核心问题,这样的反对意见可能会显著影响最终评审结果。评审专家可能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申请者不同,即便申请者在标书中已进行了充分说明,专家仍可能认为这些解释缺乏说服力或深度。

    建议:撰写标书时,应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预判可能的质疑点,并做好充分准备,确保解释有力且具有说服力。

    3

    申请书质量欠佳

    申请书是评审专家了解项目的唯一依据。如果申请书结构混乱、逻辑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或存在语法和拼写错误,都会给评审专家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评审结果。

    建议: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语言表达准确的申请书更容易得到专家的认可,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尽量让标书看起来美观、易读。

    4

    缺乏足够的前期研究基础

    评审专家会关注申请者和团队的前期研究成果和积累。如果申请者在所申请领域缺乏足够的研究积累,或没有发表过相关的高水平论文,可能会被认为缺乏执行项目的能力。

    建议:申请者应加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积累,发表高水平论文,在申请书中突出团队的前期成果和能力,提升评审专家的信任度。

    如何才能申请复审?

    对于国自然评审存在争议时,如何才能申请复审呢?

    1

    遇“黑函评专家”

    通常是指在评审过程中,对申请者存在明显偏见、误导或不公正评价的专家。

    2

    评审意见张冠李戴

    评审意见明显属于其他申请者的项目,却错误地附在了你的申请上。这种情况被认为是显而易见的操作失误。

    3

    评审意见内容严重不符

    如果评审意见与实际申请内容严重不符,评委明显误解了申请的研究内容,甚至评论与申请书内容完全无关,可能属于评审过程中的重大错误。

    4

    严重的程序性错误

    在评审过程中,发现评审程序不符合法规要求,或是评审专家存在利益冲突未回避的情况,也可能作为复审的理由。

    这里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国自然基金委的相关政策中明确提到:“只有评审意见张冠李戴,才准予复审”。也就是说,学术观点的正确与否,并不能作为复审的理由。总之,复审需谨慎!

    转自麦德辑学术编译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0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详细解读正刊/专刊/特刊/增刊

    下一篇:如何提升论文的命中率?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