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综述也可当代表作!国自然“冲刺阶段”热门问题解答

    阅读: 2022/3/1 11:17:28

    随着新学期开始,国自然项目申报也即将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各大学术论坛中关于基金申报的讨论也十分“火爆”。

    小编整理了大家讨论较多、较为关心的国自然填报细节问题及回答,供需要的朋友参考~

    “代表作”相关问题

    问

    近年来发表的综述论文,是否适合作为五篇代表性论文之一?

    答

    研究方向与申报内容密切相关、且发表在高分刊物上,如果没有更好的研究性论文可以考虑。

    问

    Letter可以作为代表作放在个人简历中吗?

    答

    可以。

    问

    有篇文章2016年12月在线发表,网站上明确写着publication:12/2016;但是文章的期刊号排到了2017年,也就是参考文献中这篇文章显示是 2017年。那么这篇文章算2016年的还是2017的?这到底算不算五年内的代表作?

    答

    网络首发是正式见刊前的一个阶段,对应特定的引文格式。见刊后变成一般引文格式,原引文格式不再使用。个人认为参考文献时间以见刊后的为准。

    问

    申请青基代表作英文数量不够,只有4篇英文,另外有一篇2012年发表在药学进展上的综述(引用倒是很多七八十次),放不放在代表作里好?

    答

    中文论文引用次数多可以考虑放。

    问

    代表作文章有的只有文章号,没有起始页码的怎么填?

    答

    页码的第一个框里填文章编号,第二个空着就行。

    问

    评审专家能通过申请书直接下载到5篇代表作吗?

    答

    不能,一般也没人去下载。

    @zju2000:我每年都评审基金,从评审人的角度来看,是希望基金本子能尽可能清晰、完整、真实地对论文进行作者标注的,这样会方便评审人。之前我评审的很多本子,不仅在代表作的地方对论文进行了作者标注,在正文中需要的地方也对论文进行了作者标注,这样确实有助于评审人评审。

    另外的前提是对论文进行作者标注时必须完整,多个第一作者和多个通讯作者的必须标注完整(全标注出来),评审人如果发现有标注不完整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差评了!另外对于是唯一通讯作者的论文,可以标注出唯一通讯作者!

    问

    已录用未发表的论文可以作为成果嘛?

    答

    可以的,把接收邮件作为附件上传。

    “个人简历”相关问题

    问

    个人简历中访问学者经历如何填写?

    答

    放在工作经历中。

    问

    要不要在国自然项目的个人简历的文章后面标上影响因子?

    答

    领域内顶刊可以不标注,其它期刊可以标注分区。

    问

    参与人简历如何生成?

    答

    申请人只填写参与人的名字单位身份证和电子邮箱,简历必须参与人登录基金网自己填写下载交给申请人上传。参与人也需要开账户,才能生成简历,通过检查。

    问

    关于今年填写个人简历中教育经历的问题(联合培养博士)

    答

    如果拿到了国外的学位证书,才可以在教育经历中写;如果是并不拿国外的学位证书的那种访学1-2的联合培养,应该写在研究经历里面。

    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成草稿pdf后简历打印出来是乱码怎么回事?

    答

    可考虑换一个pdf阅读器。

    其它问题

    问

    化学类国基申请,计划完成SCI论文数量填多少比较合适?

    答

    “青基<4篇”、“面上4-6篇”。争取做到总 IF = 资助额(万)/2.5,即每2.5万元一个IF点。

    问

    青基的参考文献多少篇比较合适?

    答

    三四十篇够了,在于引用恰到好处的文献,而不在于多。

    问

    马上换单位了,正在申请的国自然依托单位可以用以后的单位来申请吗?

    答

    可以直接跟新单位科技处联系,具体操作咨询他们。

    问

    今年青年基金是不是不用写团队成员了?

    答

    是的。

    问

    请问没有授权的专利可以作为“论著之外”的成果么?

    答

    可以写,我写过。但我自己评本子的时候一般也只是看论文,估计不少人会是同样操作。

    问

    立项依据在评审专家心中占比多高呢?质量高低是否会导致先入为主?

    答

    评审专家看的是研究思路+研究基础,思路是关键,基础不能少。

    没评过,不过大佬给我改基本看四处,摘要、立项依据的意义、科学问题、创新,立项依据要讲明白给大同行也不易。

    注意事项

    1、申请书中的起始时间:

    除特别说明外,申请书中的起始时间一律填写2023年1月1日,结束时间按照各类型项目资助期限的要求填写20xx年12月31日。

    2、项目获批准后,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本人应当在申请书纸质签字盖章页上签字。主要参与者中的境外人员,如本人未能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则应通过信件、传真等方式发送本人签字的纸质文件,说明本人同意参与该项目申请和所承担的研究工作,随纸质签字盖章页一并报送。

    3、预算书:预算数据以“万元”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各类标准或单价以“元”为单位,精确到个位。

    4、个人信息填写:严禁不写中间职称只写最高职称,如“1986年至今教授”。

    5、申请人应当如实填写研究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姓名,不得错填漏填。

    6、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在填写论文等研究成果时,应当根据论文等发表时的真实情况,如实规范列出研究成果的所有作者(发明人或完成人等)署名,不得篡改作者(发明人或完成人等)顺序。

    对于个人简历中的代表性论文,应上传公开发表的全文PDF电子版;代表作专著应上传著作封面、摘要、目录、版权页等PDF扫描件。

    最后希望朋友们都能顺利中基~


    浏览(1188)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海外优青|嘉兴学院诚邀您申报2022年国家优青(海外)项目

    下一篇:科研成果影响力评价比重增大,这所“双一流”高校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