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数学本质”的研究启示

    阅读: 2024/9/14 17:42:47

    对比新旧两版数学课标发现,对数学本质由关注到强调,由简述到细化,由碎片化提及有意识抓住数学本质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并与数学核心素养进行结构化关联,这些变化为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实践带来诸多启示。

    1.要树立整体化观念,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树立整体化观念,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要从四方面着手。第一,整体分析教材。明确单元主题,挖掘知识本质,提炼大概念并建构单元知识结构。第二,整体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从数学本质出发,依据学生思维特点、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循着发展“四基”“四能”的目标路径,指向核心素养。第三,整体设计学习活动。从单元目标出发,分解成课时目标,挖掘课时数学知识的多元本质,进行活动设计与实施。第四,整体进行教学评估。按照“整体—部分—整体”模式下的“单元—课时—单元”的思路,整体评估单元目标达成度,以“四基”“四能”为内核,评估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水平。

    2.分析特定数学内容本质,确定相应的数学学习路径

    小学数学学习一般要经历“实物”(动作操作)—“表象”(形象感知)—“符号”(抽象理解)和“关系”(逻辑推理)四个阶段。同时,不同类型的数学内容亦有其特定的学习路径。(1)数学概念学习。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概念学习大体要经历“感知具体对象—尝试建立表象—抽象本质属性—语言符号表示—巩固练习运用”五个阶段。(2)数学命题学习。在小学通常把数学命题叫做数学事实或数学结论。数学命题反映的是数学性质或者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法则、定理、运算律、公式、性质等。学生学习数学命题一般要经历“分析情境—发现表述—验证证明—巩固运用”四个阶段。(3)问题解决学习。问题解决是面对现实的或数学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习者综合运用所学的包括数学在内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寻求问题解决的活动,“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学习路径。此外,如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位置、图形的运动、统计图表、主题式学习等,均属于特定的数学学习类型,把握类的数学知识本质,厘清知识结构,明确各类知识的独特功能,顺应学生不同类别知识的学习路径,顺势而教,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关键之一。

    3.需围绕数学核心问题,展开课堂多向对话,实现为理解而教。

    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表征是“知识理解、迁移和创新”,实现为理解而教,需要教师把握知识本质,设置核心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学习。通过组织多向课堂对话,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一是人本对话。包括师生与教学内容对话,以此建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进而形成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二是人际对话。即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对话,在人际交往互动中,丰富对知识的感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学习共同体。同时,形成对人际社会的理解与适应。三是自我对话。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认知冲突的解决与调和,不断进行认知结构的重组与变构,在自我反思中实现知识内化与自我学习认知。

    4.基于数学多元本质建构学业质量测评框架,考查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2022版数学课标》中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的主要依据。”《2022版数学课标》在“学业质量”模块指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估学生核心素养达成及发展情况:一是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二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情境;三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运用、实践探索活动。建构核心素养测评框架需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把握核心素养要素与结构,将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多种成分分别纳入“数学的观察、数学的思考和数学的表达”三维度下;二是挖掘数学核心内容的知识本质和育人价值,对应“四基”“四能”,同时找出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成分,并划分出主次;三是把握核心素养生成机制,以此为理据,基于数学内容、学习路径和预期的成就表现,确定表现性评价标准。具体地,建议教师从数学多元本质的视角进一步探讨学业质量测评框架,要侧重测评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数学基本技能的掌握,数学基本思想的感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同时,在挑战性问题情境下,测评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探究创新素养培养。在经历一个学段学习后,以多种方式考查学生数学思维方式与数学精神的形成,数学美的感受和数学文化的理解。通过基于数学多元本质的测评框架,整体评估学生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转自小学教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9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强化“四种意识”,落实课标要求

    下一篇:如何重构文言文教学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