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研课:教学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阅读: 2024/9/18 14:52:09

    什么是教学力?

    “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实力”、“能力”、“力量”等基本含义。如果把“能力”、“实力”视为“力”的静态表现形式,那么“力量”就是“力”的动态形式。由此我们便知教学力既是静态的能力,又是动态的能力,包涵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教力、学力、管理力、组织力等,按现代教学要求可以分类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等。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力,有效的方式、途径很多。但我要强调的是研课,他是一线教师教学力提升很重要的一种途径。

    怎么实施研课?

    1.学课

    就是听课、观课,这是我们教师常做的事情。学课既可以是学名师、专家的课,也可以是学普通教师,工作中同事的课。名师、专家的课有很多优点,听课者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可学理念、学设计、学教法、学技巧,还可以借鉴教学经验,储备教学资源等等。一般教师离我们最近,他们的课也值得学习,学习扎扎实实的常态要求,学习不同教师的风格和特色,还可以反思不足,自己进行补充和改进。

    2.磨课

    磨即研磨,磨课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梳理教材,设计方案,共同探讨,反复推敲,最终生成好课的过程。磨课一般情况下是为示范课、参赛课做准备,反复多次打磨一节课,把课堂组织提高到最完美的程度,把课堂艺术提高到做好的境界,把课堂效果提高到最佳的程度,从而呈现一节完美的课堂。但磨课的积极意义不可忽视,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由“理论走向实践——由实践走向理论——走向进步和成功”的绿色通道。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上不断精益求精、完善自我的镜子,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快捷之道。

    磨课通常有下列基本流程:

    选定课题——开展备课分析,编制教学方案——在备课组说课,集体讨论修改——专家指导,同行对比研讨,二次修改方案——组织同伴观课、议课,三改教学方案——二次执教,录像回放,四改教学方案——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形成终结教案——撰写磨课体会——磨课教案结集共享。

    通过磨课,“磨”准了教材,知道了教什么,“磨”准了学情,考量到了学生怎么学,“磨”精了设计,懂得了怎么教,“磨”出来了思想,让教学有了灵魂。

    3.课例研究

    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它是常态下的课堂研究。

    “课例研究”的基本程序:

    选题:选准课例研究的主题。

    选课:根据主题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地选课。

    设计:依据新课程理念、课改新要求开展讨论和教学设计。

    实施:组织课堂教学,并仔细观察分析其效果。

    总结:分析课例,总结反思,召开“课例研究”总结会,形成共识,布置新的任务。

    “课例研究”有两种基本的类型:

    一是同课重构。由一名教师至少上两次以上同课题的课(每次选择同年级不同班级),其他教师观课。

    二是同课异构。选择不同教师前后上同一课题(每次选择同年级不同班级),其他教师进行观课议课。

    “课例研究”后要收集成果,成果表达形式为“教学课例”,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磨课和课例研究都是团队研课的一种方式,它会促进个体和团队共同成长。

    4. 创课

    “创”指创造,“创课”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是新的。

    “创课”有别于仿课,从“1到N”是仿课,从“0到1”是“创课”。“创课”的核心是将一种新的教学想法转化为教学现实。创课=想法+做法。“创课”是以自己的课为研究对象,是自我研课的一种个体研课形式。“创课”是否成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想法是否成熟,教师需要不断的琢磨、反省、修订,形成优质的课案。二是做法是否成功,是否和想法实现了完美的统一,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师生是否和谐共生,教学圆满?怎么不断改进“创课”?方法就是“上课——录课——研课——改课”,把自己的上课反复录制下来,反复研究,反复修改,不断提升自己“创课”的质量。

    “创课”是快速提升教师自己专业水平的最有效途径,无论“创课”是精彩或者是留有遗憾,一次“创课”就是一次提升,一次“创课”就是一次成长。

    转自仁华汐语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52)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双减”背景下的学校改革

    下一篇:“三次备课法”,助力新老师上好“公开课”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