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24招上好复习课

    阅读: 2024/9/20 11:06:22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将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或者作业讲评课。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根据教学进度,可以分成单元复习、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而练习课则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其主要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一般是在某一个新知教完后(新课后的练习)或学完一个单元后(综合练习)进行。

    下面,就从教学要求与课堂基本结构两个方面来谈谈复习课与练习课的不同。

    1

    复习课的教学要求与课堂结构

    复习课的教学要求

    复习课的目的是通过对知识进行条理化、综合化、系统化的整理,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1)复习课要有利于建构知识结构,提示学生知识之间所具有的内在、本质和必然的联系。

    (2)从纵、横两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弥补学习上的缺陷,减少记忆负担,防止遗忘,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完善。

    (3)要注意合理选择复习时机,可以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来组织复习。

    (4)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复习。

    (5)在进行阶段复习或学期复习时,要把知识的纵横联系揭示出来,合理编织知识网络,形成紧密的知识体系。

    (6)复习的方法要多样化,防止复习材料的相互干扰。

    (7)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逐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

    (8)必要时,可进行超额复习。

    复习课的基本结构

    (9)宣布复习的内容和要求。

    (10)复习提示。对拟复习的内容作概略式的提示,帮助学生回顾总结已学过的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重点内容。可以提出复习提纲,让学生讨论;也可以讲解例题,重点指导学生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11)复习作业。这是复习课的主要部分。教师根据复习内容和要求,布置具有明确目的的复习题组让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复习作业,把知识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便于储存、提取和应用。在复习过程中,可安排基本练习题,以巩固、理解学过的知识。

    (12)复习讲解。根据学生在复习作业中所反馈出来的信息,有的放矢地进行系统讲解,关键在于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构建知识结构,并根据学生在复习作业时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13)课堂小结。可让学生自己先作小结,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做简要的小结。必要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适当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达到继续复习巩固的目的。

    复习课的结构比较灵活,应根据教学需要予以安排。

    2

    练习课的教学要求与课堂结构

    练习课的教学要求

    练习课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

    (14)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

    (15)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

    (16)练习的编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17)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

    (18)练习的数量要适当,既要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学生的负担过重。

    练习课的基本结构

    (19)检查复习。主要是回忆已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本课内容所需的基础知识,同时进行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口算训练和应用题的基础训练等。

    (20)揭示课题。明确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21)练习指导。练习课应防止机械重复的练习,应该有指导地进行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具体地,教师可简要分析练习中要应用的法则、定律,并要求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时可先组织板演练习,通过对错题的评讲进行练习指导。

    (22)课堂练习。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并且,练习要分层次,注意应用题组练习,加强练习题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益。

    (23)练习评讲。对练习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评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当堂解决问题。通过练后评讲,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

    (24)课堂小结。可先让学生自己小结,比如,分享自己通过练习课有了哪些方面的提高,弄清了什么问题,总结解题规律和分析练习中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练习。

    转自全景式数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10)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重构教学目标,离浪漫学习再进一步

    下一篇:关注这13个细节,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有效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