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毕业论文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研究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阅读: 2024/10/9 13:34:51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你去阅读大量的文献,但又不可随意罗列堆砌。本文带你掌握文献综述的精髓——文献综述内在逻辑

    (一)文献综述流程

    文献综述的撰写主要分为三步走:文献检索+文献汇总+梳理归纳。第一步,文献检索。文献综述的根基在于文献,检索出合适且高质量的文献尤其重要。合适即相关度要高,高质量则要求年份近、引用量高、优质期刊等等。第二步,文献汇总。根据论文选题筛选出多篇参考文献,根据目标要求从每篇论文中再精选出需要参考的内容,此步骤工作量较大,要求汇总全面。第三步,梳理归纳。将精选出的参考内容全部通读做好横向对比,按照特定的逻辑整理归纳进自己的论文,此步骤尤为重要,难度也相对提升,关键在于逻辑。

    (二)文献内在逻辑

    无论是什么样的论文,都需要具备逻辑性,而不能是毫无章法的拼凑,很多学生的论文条理不清、让人抓不住重点,其实就是逻辑不清晰,在这里还是先建议大家多读文献,尤其是高质量文献,一方面加深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加强对文献综述的熟悉感。

    每篇论文都有整体逻辑,而每一部分(尤其是文献综述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常见的内在逻辑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分分(并列)、时间历程、空间排布、发展阶段、问题原因对策等等。这部分听起来很容易,但真正掌握还需要付诸实践。

    “总分、分总、总分总”这几种逻辑我们在语文课上早已经接触过了,其中的“总”便是“中心思想”,要么开篇直接点题(总分);要么最终破题(分总);也可以开篇表明观点,最终再进行呼应(总分总)。“分”便是支撑“中心思想”的论据材料,在这里不需要把所有的文献全部罗列堆砌,选择当中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阐述。

    “分分(并列)”既可以是整段落的行文逻辑,也可以是某部分内容的小逻辑,它是一个主题的多个视角或多个因素,往往由几个材料并列表述而成,几个材料之间地位平等,如:国内/外研究现状,内/外因,主/客观,身/心因素,心理动力学/认知伦理/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为。

    “时间历程”和“发展阶段”两种逻辑非常相似,但不尽相同,因为并非所有事物发展都是一帆风顺。具体行文就是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按照时间或发展顺序来描述;“空间排布”是将不同国家或地域的研究成果分别阐述,所阐述的国家或地域之间相互补充最终可形成整体。“时间、发展、空间”逻辑在《概念界定》部分出现最多,习惯以汇总语来结尾。如:张xx将xxx定义为……,王xx将xxx定义为……,李将xxxxx定义为……,赵xx将xxx定义为……,(张王李赵的研究可以是时间或发展顺序,也可以是不同国家地区的专项研究)综上所述,对于xxx的定义虽然各有侧重,但均认为……,因此本文采取的定义为:……

    “问题原因对策”即“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它可以是整篇论文大逻辑(目录提纲),也可以在文献综述写作时充当某段话的小逻辑,作为小逻辑时它常用于归纳单篇文献内容,如:《当代大学生论文撰写的困境和出路(虚拟)》为参考文献,将该篇文章内容整理为:xxx认为当代大学生论文撰写能力相对较差,主要体现在……,主要原因有……,因此唯有……才能突破困境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唠叨几句:在写作文献综述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逻辑性,全面而富有逻辑的表述会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有水到渠成之感;反之则像一团乱麻让人烦躁不堪。等初步完成文献综述之后,再去关注其重复率(方法见第六章),梳理逻辑相当于重写,其难度和工作量要明显大于降重,有的同学在写文献综述之初便将重心放在“重复率”上,却不知因小失大,最后虽然重复率不高,但是内容毫无逻辑导致不合格。

    转自百川本硕论文指导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76)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研究生论文摘要,研究目的及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写

    下一篇: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依据怎么写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