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0/9 14:00:54
本文就给大家分享下什么是文献综述以及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合评述简称文献综述,这个概念意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认识分析,以求得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不同的学科与专题中)在给定时期内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全面的叙述和讨论。
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最重要的是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并进行合理有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新研究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根据涉及内容和范围不同,文献综述可以分为综合性综述、专题性综述。综合性综述一般是以一个学科或一个专业为研究对象,专业性综述一般就某一个论题作为对象。文献综述主要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一分支学科或者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可以反映出有关研究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
文献综述中最致命与低级的错误,就是照搬他人类似的文献综述。写论文有很多时候人们倾向于偷懒,比如说写族群,很多学者照搬过笔者曾翻译过的这个概念。但笔者之后又修改了这个概念,很多后来者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依然照搬之前的概念。关于一个概念,开始翻译得不准确,在思考后会有很多反复。关于族群的概念,很多学者不做全面的检索就照抄。模仿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不要照抄,因为每个研究,实际上研究的主题是不一样的。时间与问题改变了,分类的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不能完全照搬。照搬最重要缺点是,别人怎么评述,你就照样评述,因为没看过原文,所以经常出现问题。
第二个常见的问题是大量地罗列堆砌相关的文章,没有自己的评述,没有自己的分类归纳分析,或者只引自己的导师,或者导师圈的文献。在这方面,很多学者会抱怨自己的研究没有资料,但这种抱怨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检索不充分。其实如果找到了一个真正找不到资料的题目,那就是运气特别好。一个前人没怎么做过的研究题目,当然是一个好的题材,可以做。
电子文献检索很有好处,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是对于早期的文献大多没有收录。人文科学研究一般还是要从追溯源头开始,这与做自然科学不一样,自然科学研究一般来说五年以前的文献基本就不重要了。文科做文献一定要追溯到源头,最早是谁提出的这个概念。如果要说是自己提出来的,必须要很谨慎,一般都不太敢讲这个概念是自己第一次提出来的,很少人敢讲这种话,也许别人提的更早。
第三个常见的问题是文献的选择太随意。这也是大家普遍的困惑。概括起来就是,怎样界定选择文献的范围。这就需要一定的选择,有的是知识性的,不要放在文献综述里面,但是知识性的材料也是需要找的资料。比如,要做一个地方的研究,这个地方的一些背景知识,如年鉴、方志这一类资料,不一定要放到文献综述里面去,因为它是知识性的,不是研究性的。一般来说,文献综述主要放入研究性的著作。
这也是普遍的。很多人把文献都写完了,就忘记了在后面的章节和结论中回应文献综述。这给人感觉文献综述这一章可要可不要,跟文章没有有机联系在一起。做文献综述,找出问题很重要。问题可能是各个方面的,它会在你的写作里、最后的结论里。与发现的问题对话,尤其是结论,一定要回应文献综述中提的问题。总体上来讲,应该把论文的每一章跟文献综述连接起来,文献综述要与主题相关。
很多论文的写作,文献综述做了一百多页,但是完全抓不住重点,不知道他到底希望做什么方面的研究。这时候需要建构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用什么样的概念,那些与关键词相关的这些文献,可能是要重点讨论的。这样就会比较集中,不会太散。
现在的数据库建设已经很完备,比如,把文渊阁二十四史数据库拿出来,把槟榔两个字打进去,历朝历代的槟榔都出现了。做槟榔的研究就要查找跟槟榔相关的史料。然后对它进行分类,它主要的用途是什么;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槟榔是不是指的同一个东西;向朝廷的朝贡,叫槟榔还是别的;有的作为药品,还有的是作为什么。遇到这个东西,完全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来做。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也可以检索,它本身就可以帮学者做分析,这个地名在什么时候出现的频率高,其实就跟这个地方发生的事件有关系;然后要看它是记载了什么样的事件。很多时候可以反过来去做研究。
现在学位论文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查询到。要做博士论文,首先要联网检索全国的博士论文,看看全国的研究状况。每一个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认真的。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年鉴还是很重要。美国的年鉴会找一些比较权威的作者,对某一个方面发表综述性的文章,基本上每一个大的分支学科都会有一篇。还有就是手册,很多学科都有手册。其他的三次文献还有百科全书等,百科全书一般都会选择比较权威的一些作者来做条目。
文献综述的概括,可以选择时间顺序的方法,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的研究往往都会包括以前的资料。也可以首先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现在每一篇文章都要求有关键词,搜索关键词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摘要在文献综述中很重要,所有的文章、报告都要写摘要。写摘要要用第三人称,不是介绍自己,是要客观地来描述这篇文章。要让读者知道本文在做一个什么研究,用什么方法在什么地方做的研究,主要的结论与发现是什么。读文献时先读摘要,然后再看结论,再决定看不看。通过读摘要和结论确定跟自己的研究是否相关,没有关系的直接丢在一边,有关系的就把它收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一般要做事情的时候,先做一个文件夹,分门别类归置文献与材料。另外,要根据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看看别的研究者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尚未提出的问题。要看别的学者是怎么样设计他们的研究的,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本文再进一步提出什么问题进行讨论。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通过一定的评价原则,作出评价判断。对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要看有什么样的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从而找出自己的研究路径。对比较的文献要先概括,进行详细的解释,然后分析比较对照,哪些研究是值得进一步推进的。这在文献综述里面非常重要。最后要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注明完整的出处。
文献综述是不是有价值,不仅看新信息与知识有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也就是对文献要有基本的判断,评价其优点与不足。判断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首先是写作的规范,就是文字的表达,把句法写通。这是基本的写作标准,也是文献可用不可用的一个判断。一般来讲,文献选择的标准主要是它的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从文献中找文献,也是一种方式。什么学者在引用,对判断这个文献的重要性有很大帮助。每个学科做什么研究,总有一些权威性的人物,有比较大的影响,相关研究一般都会重点列出供参考。
这主要是指在对前人的研究做了总结后,自身对新的研究方向有什么建议。通常写回顾与展望,分析一个学科的发展与趋势。把所有的问题列出来,怎样去解决,就是发展趋势。可以从方法上,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更合适;也可以从理论预测上,从不同研究的领域方面提出应该做其他什么研究。
开头就是介绍主题,介绍主题的重要性,然后理清首要的问题,简介各篇文章与作者及其不同和共同之处。文章之间可能观点不一样,但是它们之间也有相互补充的一些东西。导论是介绍性的,主要讲在学科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大家讨论最多的是什么,有哪些代表性的作者,主要有哪几种观点,A类有哪些代表作者,B类代表的理论与A有哪些不同。
主题部分统筹是先分析A的观点和理论,在比较A和B的理论观点后,找出A和B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提出一个中心议题。根据对前人的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找出要讨论的话题。最后的结论往往需要提出一个更好的理论立场,作出一个优于每个理论和立场的总结。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及其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1)综述题目;(2)作者单位;(3)摘要;(4)关键词(5)前言;(6)主题;(7)总结;(8)参考文献。
下面着重介绍前言、主题、总结及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①前言
阐述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主题,然后介绍主题。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主题的文献综述,主要有几部分,最后的总结。前言部分主要是介绍写作的目的,有个概念定义,规定综述的范围。既要有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切忌过宽、过杂;又要有综述的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最后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②主题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这一部分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因为很多课题申报规定了参考文献的上限。比如说规定只能有20个参考文献,在20个参考文献里面,把某一个学者列到三四个,就要小心,如果他不是这个学科领域的权威,就不要列入。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涉及到人际关系,如果评审者与所列文献的学派观点不同,就会出现麻烦。
③总结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列出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④参考文献
在排序之前把参考文献先单独列出来排序,然后再将其整个放到论文里面去,因为有时文件太大了,排序处理不了。要注意对一个人的文献引用不要太多,特别是在世的学者。另外需要注意,有些学者的观点争议是比较大的。
⑤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也不同于读书报告。读书笔记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把书里面的要点摘出来。读书报告不需要找他的问题,不需要进行评论。注意事项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没有必要证明其正确与否,只是就文献来谈文献。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第一,收集的文献要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不要随便收集一点资料就开始写。第二,注意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文献间的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差异。如果作者在引用文献的时候发生错误,将是硬伤。特别是做历史学研究,要讲究史料的准确性,史料错了,这个论文就会判死刑。第三,对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进行总结,不能教科书式地将理论、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逻辑上要合理,要给人感觉这个研究是有规律的,是合乎逻辑的。最后是评述,特别是批评别的研究的不足的时候,要引用原作者,防止对原作者的原意产生误解。
必须强调的是,写作时若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一定要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一定要注明出处,不能含糊不清。曾经有一位老师打版权官司,就是因为别人使用了他画的地图而没有标明出处。那位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做出来的地图,别人引用时却不标明任何出处,就好像是自己做出来的一样。大家认为地图是很容易做出来的,其实是很难的。引用资料一定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图表、模型。
转自本科硕士论文百川指导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论文写作规范引用参考文献攻略
下一篇:如何撰写出色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