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0/9 16:14:46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只需要具备数学或实验技能,而提出新问题和新可能性则需要具备创造性想象力,也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选题是作者在论文写作之前选择研究、论证和写作方向及问题的过程。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极为关键和具有战略性意义,决定了作者的研究目标、内容、性质和方法。选题是否有意义、是否可行直接影响到后续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包括文题的最终确定、论证角度的选择、材料的选取和使用以及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等。选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最终的论文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选题的原则
1.创新性原则。
学术研究的核心是探讨前人未曾涉及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需要进行有创新性的思维活动。选题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开端,选题的创新性直接影响整个研究的创新程度,也是衡量学术论文内在价值的关键。选题的创新,指的是在研究方向、方法等方面与前人有所突破和不同,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选题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领域的创新,即在学术研究的空白处寻找研究课题,发现前人未涉及的研究领域,这种创新通常会开启新的研究领域;二是研究视角的创新,即在已有的研究领域和基础上,发现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和缺失,补充和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或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三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即采用前人未使用或鲜有使用的研究方法、技术和手段进行研究。研究方法的创新通常是将其他领域的技术方法引入本领域课题研究中,以期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因此,选题的创新性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其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2.价值性原则。
学术论文的选题应该遵循选题的价值性原则,即要有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运用价值。选题的价值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着眼于发现新事物、提出新问题、创设新理论、提出新思想、总结新经验;另一方面是要着眼于实际社会需求,反映现实生活与科技发展,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选题的过程中,应该避免闭门造车,不联系实际,凭空想象,脱离学术发展现状和社会实际需求的情况。
3.科学性原则。
选题的设计应该基于科学理论和客观事实,符合科学理论和发展现律。在选题过程中,研究者应该遵循科学理论的指导,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根据客观规律设计研究课题。然而,前人所研究的理论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因此研究者需要以批判的眼光对其进行检验和吸收。在选题中,研究者应该既尊重事实,又不拘泥于事实,既接受已有理论的指导,又要敢于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这种辩证科学态度是做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
4.可行性原则。
在选题时,需要充分考虑现有的研究条件是否能够帮助实现研究目的,以及课题方向的可行性。选题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无法开展实际研究。因此,选题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研究者所在地区、所在单位外部条件、自身研究素质支撑情况和过往研究成果、当前研究领域发展情况等,做出全面的权衡考量,选择自己擅长且可研究实现的课题方向进行研究。选题的可行性要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大和小的关系。一般来说,大课题的研究价值高,成果的社会影响大,但它比较复杂,开展的条件要求高,不易出成果;小课题涉及范围小,任务单纯,目标集中,容易开展,容易出成果。但研究者不能一味求大,忽视小课题的研究,有的小课题研究往往也会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的价值并不比有些大课题低。二是难和易的关系。难的课题往往比较有价值,但难度大的课题对研究者主观和客观条件的要求高,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而且容易因久攻不克而失去信心,导致半途而废。因此,在选题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选题的方法
1.同步选题法。
同步选题法是一种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的研究方法,其核心在于把握所研究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将当前学科发展趋势作为出发点来确定研究课题方向。通过跟踪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可以有效地获取课题来源。学科热点的产生往往有一定的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非常突出。在采用同步选题法选题时,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敏感度和信息收集量,以便能够及早注意和预见即将形成的学术热点。同时,争取较早地参与到热点问题的研究是实现同步选题的关键。如果其他科研作者已经着手研究该课题并已经发表了大量学术成果,那么再去跟风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其研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最终沦为学术垃圾。
2.阶段分析法。
阶段分析法是一种选题方法,它依据文献统计确定学科所处的发展阶段,并根据学科成熟情况选择研究课题。同步选题法主要用于确定国家或研究部门的科研主攻方向,而阶段分析法则适用于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一门学科的发展一般呈现“S”型,即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进入指数增长阶段,然后按负数下降。这一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学科诞生阶段、学科发展阶段、学科成熟阶段和学科相对饱和阶段。不同阶段,人们对所研究对象的认识深度不同,应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也不同。因此,选题应首先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历史,明确其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然后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特点选择研究课题。在学科诞生阶段,选题的主要思路是抓苗头,即抓新发现、新现象和新理论;在学科发展阶段,选题的重点应放在选择实验性课题上,同时为实验设计、加工各种新仪器、新设备,建立测试手段和实验方法;在学科成熟阶段,选题重点放在进一步丰富理论,并为验证理论进行必要的实验或实证研究;在学科相对饱和阶段,选题要更加注重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探索其发展规律。
3.交叉选择法。
当前,各学科领域都在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学科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这也导致了学科之间的空隙变得越来越明显。但是,这种差异和空隙中堆积的许多边缘性问题,恰恰成为了选题的宝贵资源。人类社会面临着许多重大课题,这些课题难以用单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解决,需要多学科交叉,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才能加以应对。因此,当代科学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新时代,提倡多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在多学科边缘交界地带寻找研究方向,是学术论文选题的重要方法。多学科交叉选题,可以将一个学科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带到另一个学科领域当中去,为研究注入新的活力,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4.机遇线索法。
科学发展史经验表明,科研成果常常是研究者长期深入研究某个问题时,在偶然中发现的。因此,当研究课题遇到困难时,应该仔细审视问题与细节,或许会发现更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当灵感来临时,研究者应该及时捕捉记录并展开深入研究,这有可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的“有准备”,不仅包括机遇和灵感出现之前的探索,更包括在灵感闪现时能够及时抓住它、有效利用它,发展和充实它。因为“机会通常是给有准备的人”。
(三)选题的常见问题
1.没有收集大量文献资料,盲目选题。
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阅读掌握是进行科学选题的前提,也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文献资料,或者收集的文献资料不够全面,就难以全面了解课题的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并且也难以发现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问题。因此,开展高质量学术论文写作需要先进行充分的文献资料收集。当然,仅仅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还不够,研究者还应该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被、由表及里的筛选和深入阅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大量的文献资料阅读中,研究者应该找到自己感兴趣且有价值的课题去开展深入研究,以期取得更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2.选题陈旧,难以反映时代和科技的发展。
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科研教授深知选题的重要性,他指出,选题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该选题是否能推陈出新。选题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能寻求新思路、新技术、新结论。具体而言,选题的新颖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选题应是某一研究领域内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在该领域内应有所创新,使之富有新意和时代感;第二,用新的材料或案例,论证前人已经研究方法,论证前人已经研究过的课题;第三,运用新的理论或方法,对已有的问题进行重新解释或论证;第四,对某一课题前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展开验证性研究,提出新的观点。但在实际研究中,由于受知识的局限性、信息的滞后性与设备的落后性等因素影响,研究者选题常常不够创新,难以反映时代和科技的发展。
3.忽视现实条件,选题过大、过难。
学术论文的选题应与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技术专长相适应,避免选题过大或过难。很多研究者为了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会选择一些学术价值较高、难度较大、范围较广的论文题目。虽然这种勇于探索和敢于挑战的精神值得称赞,但如果选题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可能会导致中途陷入窘境,难以顺利开展后续研究或论文写作。因此,在选题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水平、研究时间限制和客观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度大小和难易适中的题目。
转自论文选题资料站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和摘要的撰写方法
下一篇:研究生论文写作中常见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