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年轻医师如何做好科学研究浅见

    阅读: 2022/3/24 15:41:35

    摘要

    年轻医师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医学的未来,而医学是一门需要研究的学科,科研对于医学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年轻医师除了在繁忙的临床诊疗工作之余还需要兼顾科学研究,如何做好科研成了年轻医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医学是一门需要研究的学科。只有通过研究才能加深对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才可以不断发展医学新理论、开拓新领域、攻克新难关,不断寻求维持人类健康和防治疾病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技术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此,科研对于医学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抗疫过程中,依靠病毒科研工作者进行病原鉴定、病毒溯源、病原检测、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再到流行病学专家监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发病特点,进行大数据比对,追踪与疑似患者密切接触人员的线索;以及医护人员总结诊疗经验和开展各项临床试验。从救治到防控,从科研攻关到设备生产,我国科技人员运用各种高新技术,助力国家取得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阶段性成果,这也充分说明了科学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性。同时科研工作不但可以总结临床经验,掌握和跟踪国内外最新医学发展动态和趋势,扩大知识范围,开拓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出较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但对于临床工作繁忙的年轻医师来说,科研工作的开展并不容易,如何做好科研成了年轻医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积极培养对科研的兴趣,激发科研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研兴趣是从事科研活动中最积极的心理成分,也是推动年轻医师投身科研的强大动力,因此,培养对科研的兴趣非常重要。只有对科研有浓厚兴趣,才能激发自己探索未知和真理的热情,调动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自己所熟悉的临床专业,需要时刻保持好奇心,需要医学还有很多未知领域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继而探讨和思考问题来源,这是一个科研的起步过程。关注临床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回答临床问题或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让更多的患者受益,这就是做医学研究的乐趣所在。特别是当你发现你从事的研究内容没有人报道过,有可能经过你研究引领该领域的进展或对该领域进行补充,这时候你就会非常有兴趣专注研究。国外科研环境和氛围较为轻松,几乎每一个研究者都是基于对科研的热爱,才从事相关研究。没有兴趣,不可能对自己专业知识和文献掌握得那么熟悉,不可能讲每个一概念、每一个进展的时候那么入神,那么投入。只有做到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热爱和激情,才能对自己从事领域的相关理论、重要的文章、重要的代表人物,甚至对自己研究中的每一个患者病情变化、每一个实验处理、每一个结果都熟悉,才会对于论文的审稿意见都记忆清晰,对专家意见的理解是那么清楚和自信。这就是一种兴趣、热爱和激情。

    二、遵循正确的逻辑方法,发挥创造性思维

    做科研,逻辑方法和创新思维非常重要。逻辑方法是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周密性和步骤性,包括了演绎、类比、推理、归纳等,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做医学科研的基本功。创新是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成果的基础上,能够有新事物、新理论或新方法,这是我们做医学科研的目的。遵循正确的逻辑方法,发挥创造性思维,才能做好医学科研工作。创新的动机在于解决科学问题,发现医学科学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创新的起点。正如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所提倡的一样,研究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可源于科研人员的灵感和新思想,且具有鲜明的首创性特征;也可源于世界科技前沿的热点、难点和新兴领域,且具有鲜明的引领性或开创性特征;也可以是源于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且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特征,通过解决技术瓶颈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亦或是源于多学科领域交叉的共性难题,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这背后强调的就是科研创新思维,这也是科研的本质。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大量阅读相关中外文献,在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思考和探索发现新的研究点,同时要求我们不拘泥于传统观念和既有模式,努力尝试新步骤,具有出色的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能力,善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和分析问题。

    三、夯实基础,善于把握机会

    从我自身经历来看,非常赞同"科学上的新发现、新知识经常起源于某种意外的机遇"的观点。机遇只是提供机会的作用,必须由我们认出机会,抓住不放。想当初,发现物种间干细胞竞争也是起源于一次共培养活细胞成像的偶然发现。当然,抓住机遇需要有想象力和科学鉴赏力,使思维不受固定或传统观念的束缚,养成对一切观察到的未经解释或难以解释的现象穷追不舍地进行思考的习惯。科学方法论专家贝弗里奇指出:留意意外之事是研究工作者的座右铭。抓住机遇的必要条件在于,一方面要注意线索,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出色的科学鉴赏力,保持对意外事物和反常现象的警觉性和敏感性。另一方面是解释线索,充分认识意外事件的重要意义,穷追猛打,由表及里,揭示深层次的真相,并设法总结出一般规律和提炼有价值的理念。当然,前提是我们需要夯实基础,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厚积薄发,才能有足够的想象力和渊博的知识去把握机会,毕竟机遇只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但如果知识储备不足,同时对新事物不敏感,做事浅尝辄止,未能坚持初心,就很容易错失良机。

    四、善于总结,成功在于坚持不懈

    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有的成功都不是白来的,在科研道路上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科研几乎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付出大量时间、精力,才有可能有所收获。同时也要遵循科研规律,科研探索也有失败的时候,花了很多的心血却一无所获很正常,但千万不要轻言放弃,总结经验教训和锤炼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公司初期火箭测试失败无数次,几乎到了破产边缘,正因为锲而不舍,才有了今天创造了人类太空史上的许多个技术第一。在我从事科研研究过程中,失败几乎是家常便饭,摆正心态,既然从事的是医学科研探索,就得允许自己一无所获的可能。当然及时总结经验,与同行们交流,查找文献,改变方式、方法,耐得住寂寞,相信付出总有回报也很重要。

    总之,培养对科研的兴趣,学习基本科研技能,提高科研素养才是成功的关键。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44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武汉大学李姝课题组在炎症等免疫反应调控领域取得系列成果

    下一篇:【数据分享】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