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一轮复习需要大道至简

    阅读: 2024/10/15 14:48:52

    高三目前都已经进入一轮复习的阶段,一轮复习,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夯实基础是前提,梳理教材课文,单元,整本书之间的脉络也是重点,给予一定的解题方法指导也是必须,那么,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如何才能够将三者融通?笔者一直在尝试打破常规的做法,现就自己的些许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依据课标,大道至简。

    中外历史纲要教材容量多,跨度大,这已经成为一线历史教师的教学共识,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子目进行,不现实,因为课时的限制,让我们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里去疲于奔命,欲速则不达就会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化繁为简是必须。

    如何做到化繁为简,那就要研究课标,课标要求的部分必须成为教学设计的重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课标要求进行,否则,就是在做无用功,力气用偏了,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

    以选必三《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为例,课题就已经很明确的在告诉老师和同学,这节课的重点部分就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然后能够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不论是内涵还是特点,都在的诵读的基础上去理解它,运用它,由此,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出来才是对这一课的升华,所以教学就要围绕这样的内容展开,偏离这个主题,教学就是失败了。

    这一课的内容编排也是很完整,三个部分错落有致,一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个是传统文化的内涵,一个是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第一部分内容很多,基本是在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做铺垫。众多的内容该如何简化,这时候,图表的作用就凸显了,将内容集中,以图表形式让学生填充,学生完成图标过程实际上就是总结过程。除此之外,利用时间轴进行标注也是一个很好的化繁为简的方式,还有构建一节课的知识体系也是很好的化繁为简的方式,一轮复习教学中,这些方式要经常的引导学生运用,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设立,千万莫把一轮复习的课上成了新课,这样,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就会被削弱。

    二、选题要精准有梯度,科学使用“拿来主义”。

    今天市教育局来视导高三,我和同组的王老师上了同一节课《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课件,活动单都是我制作的,其实,时间紧只是一个借口,活动单存在问题是必然,其实平时也是这样制作,只是时间稍微紧了一些而已,但是问题存在本来就不应该。陈主任对我知根知底,所以说话也是很中肯,我就喜欢这样的点评,一针见学,客套话说起来根本不会让我进步,所以今天陈主任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

    接下来,要在活动单制作上再下功夫,其实活动单用起来确实不错,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感受,反正我觉得用好活动单,将会事半功倍。

    选题精准,这是一轮复习中,历史老师必须精益求精的,在精准中有梯度,有难度,让难度系数精准做起来不容易,需要老师有专业性的命题能力,如此才能引导孩子去做好它。

    自己能够命题配合一轮练习当然更好,当自己命题有短版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科学的拿来主义,确实也不失为一种选择,陈主任这样建议我们高三备课组,我觉得十分有道理。以后这方面一定会注意。在活动单制作上一定在选题上进行甄选。

    三、发挥教师指导运用,真正实践“三学课堂”。

    三学课堂,是我们市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其实也谈不上模式,说白了也就是要以生为本。

    “三学”课堂是指站稳“学校立场、学生立场、学用立场”的三学立场,凸显“课前自学、课中合学、课后测学”三个学程模块,实现“会言说、会比学、会留白”的三学目标,坚持“课程重构、教程重效、学程重生”的三学操守。基本操作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构课程,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大单元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让学生灵活采用“自学—合学—展学”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活动,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过程中教师基于预设,注重生成,追求课堂教学的生长性。

    “三学”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少讲让学”。“三学”课堂的基本流程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师生点评、自我完善、总结提炼”六步流程。“三学”课堂的操作工具是开发使用高质量的“活动单”或“学习单”。

    今天这节课得到了市教研室陈主任的充分肯定,说我们是在真正的实践三学课堂,这也让我们历史组的信心倍增,说实话,平时我们的研究课也就是这样的上的,所以陈主任听的这节课其实就是我们备课组研究课的常态课。只有常态的,才是真实的,因为真实的才能暴露问题,专家才能给我们以指导。

    三学课堂,强调学生为主,但是教师的适时点拨也是必不可少,一道选择题学生讲解结束并不代表这道题结束,老师要像纵深引导,毕竟是一轮复习,学生的思维品质还是要给予发散的,要体现深度教学。

    我一直提倡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一道题做下去,学生找到正确答案不是结束,找到材料相关的时空,关键词句,用正向的解答一定比反向的排除法要好很多。所以我喜欢引导学生用材料主旨法去做选择题,一定程度说,这就是正面解题思路,再辅以排除法将会更加精准。

    四、用命题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2024年的历史高考试卷选择题由16题变成了15题,也就意味着主观题的分值加大了,这三分强加在材料题上,无形中学生的历史总分就会降低,如何提升学生主观题的得分率,一轮复习时就要注重对学生主观题的材料的分析引导。

    历史强调论从史出,一份材料就是一份证据,所以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其实都是源自史料这个载体。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史料,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一轮复习中必须就要培养的能力。如何提升能力呢?

    让学生尝试命题材料题不妨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其实,这一点我早就开始尝试,只是碍于课时,不太经常使用。但是正常授课中我还是时而不时地去灌输这种思想。

    期间也遇到过瓶颈,对学生异想天开,五彩缤纷的思路也就是惊愕不已。我知道学生命题,题目质量堪忧,但是目的不是在比,目的是引导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史料。答案解析环节,其实目的就是想让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得以提升。

    一轮复习,就是要在“让学、少讲”思想指导下,让学生“会言说、会比学、会留白”;坚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师生点评、自我完善、总结提炼”六步流程;致力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觉先学、独立思考、有效合作、踊跃展示、大胆质疑,自主构建并学会使用现代教育应用技术手段,努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再提升。

    转自一周闲言秀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7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如何理解“好书是策划出来的”?

    下一篇:听得懂与做题目的关系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