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撤稿时如何跟编辑说明?下次想再投该杂志会否有所影响?是否会进黑名单?

    阅读: 2024/10/17 16:51:07

    撤稿时如何跟编辑说明呢?

    如果下次想再投该杂志会否有所影响?

    如果撤稿撤得多,杂志社是否会有黑名单?

    如果伤害到编辑,编辑自然不高兴,白费力气不说,如果是另攀高枝,还有瞧不起人的成分,关键是能否有得到理解的理由。有没有黑名单不关键,反复受到伤害而没记性,那编辑就是没脑子。

    谈谈以上三个问题的内涵:

    撤稿应该如何跟编辑说明?

    这是一个很世故问题,这里我用的世故并不是完全的贬义词,其中包含着“礼”的成分,也就是说,如何能够将危害减低到最少,这是人的社会属性使然,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表达方式会造成完全相反的结果,所以,在社会交往中应该讲究礼貌和技巧。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礼”过了头,违背了事实,变成了虚伪或者是虚假,那么就不是技巧问题,而是品质问题。

    即使是一时“蒙骗得了”别人,而不可能保证能一直蒙骗下去。特别是如果将说谎变成了习惯,再花言巧语也难以掩盖事实。这里,我说一下我信奉的一条古训:“勿与小人结仇,小人自有对头”。这句话的含义我理解是:面对小人,你就让他使劲坏去,坏到一定程度,自然会遭到惩罚。这就如同身体上的脓包,不去消毒总有烂透的时候!那么,如果自己讲究表达技巧,用到“掩盖事实”甚至是欺骗的方向,那就是弄巧成拙!

    如果下次想再投该杂志会否有所影响?

    这既纯真又可爱。纯真,是说自己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给别人造成伤害,心存歉疚,保持了一份纯真!值得肯定和保护,如果一个人世故到做什么都没有“罪恶感”,那么社会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残酷!可爱之处是,知道行为的性质但又不希望“承担后果”!这一方面说,个人在利益面前有些“投机”的苗头,希望能够“侥幸过关”。

    这正是我们现实社会中的普遍现象!而这种现象也的确在短时期内使有些人“获得了想要的利益”。因为年轻人发文章就是为了世俗的评价需要,就是在这短期内要见效果,所以,保有纯真的年轻人会在这之间徘徊!

    如果撤稿撤得多,杂志社是否会有黑名单?

    这更进一步说明,年轻人在世俗面前,已经在逐步失去纯真。如果面对这种世俗的“侥幸”行为,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就会会成为他的习惯。

    我建议:

    (1)无论何种原因,都要尽力避免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伤害——包括浪费别人的时间。

    (2)如果有些伤害行为无可避免,就应该坦诚与对方沟通,以求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

    (3)无论是否有监督或者惩罚措施,都应该做到“慎独”;

    (4)一时侥幸通过伤害别人而占便宜,实质受伤害的不仅仅是他人,更重要的是使自己失去了人性的纯真,最终将得到报应——得到自有对头的结果。

    转自学术强国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9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参考文献也是期刊编辑衡量文章录用与否的重要指标!

    下一篇:五花八门的拒稿理由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