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审稿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拒稿

    阅读: 2024/10/22 16:14:02

    现在有很多期刊是邀请的各位大牛老师审稿,但是老师们大都比较忙,有些稿件的审稿就交给了手下的博士生。

    导师审稿和学生审稿的思路就大不一样了,导师会从更高的层次来看问题,而学生就会纠结到底是拒稿还是大修,因为实验结果正确,但是内容中出现了诸多错误。

    题主的纠结就在于不清楚什么样的错误可以决定一篇稿件的去留。

    抽象一点说就是题主无法区分什么是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这里面主要矛盾已经很清晰了,就是决定这篇文章的去留主要就是看文章的质量而不是人情或者其他的东西,主要矛盾抓住了,但是题主在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时纠结了,到底什么才是判断一篇文章质量高低的因素呢?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这里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爱因斯坦将自己关于相对论的论文投出去,但是里面拼写错误连篇,内容高深但解释不够详细让人很难理解,但是不妨碍他得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结论,这样的论文你是因为他解释不够详细拼写错误过多而拒稿,还是因为这个划时代意义的结论而给他个大修的机会呢?

    这个例子可能有些极端和理想化,但是意思大概如此,评判一个论文是否拒稿的主要因素还是看这篇文章的逻辑是否科学,数据是否真实,结论的创新性是否符合这个期刊的档次,如果这些内容都很出彩,但是在细节上有些瑕疵,我觉得还是可以给个大修的机会的。

    不过这也跟审稿人的观念有关,比如说我导师就跟我们说起过他的审稿习惯,他拿到稿件第一眼先看实验结果的图片,图片难看或者数据模棱两可大概率就是要拒稿的,这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图片对于我们学科还是很重要的,实验结果图片如果不够清晰好看那么实验设计和逻辑大概率也是不过关的,读者理解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这样审稿背后的逻辑还是更加看重文章所讲述的那个故事本身的价值。

    当然,不同的审稿人有不同的风格,有的审稿人就是因为论文中太多的语法错误,读起来太费劲,不愿意浪费时间就直接拒掉,有的审稿人可以忽略这些语法错误,觉得你的结论还有点意思,愿意让你去修改重投。

    常见的直接被学术编辑拒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01 缺少创新性

    论文相关领域内,早已经有相关论文发表,那再出的论文学术价值就没那么高了,被拒就很正常啦!

    时代在进步,科研要钻研,这就鼓励我们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看问题,但是绝对不能“趴在”前人的肩膀上不动弹呀。

    师古不泥古,借鉴之余还是需要有所升华滴。

    02 逻辑混乱,不知所云

    论文的作用就是把你的想法用规范的格式表述清楚,强大的逻辑性是使人信服的必备良品,所以表达的重要性还用多说嘛!

    很多专家都是写作高手,招博士生时也很注重文章功底。但有的作者写着写着就放飞了自我:左一言,右一语,南天一枪,北海一炮~

    论文可不是唠家常,是不容许我们有一丝一毫“开小差”的举动滴。所以写好文章后,还要推敲推敲,看是否清楚到位,不要因为自己的表述让人产生模糊不清的概念。

    03 缺少论文和数据支持

    如果说作者放飞自我,逻辑稍显混乱还有的救。

    那么,论文中有没有救不了的情况呢?有。

    当一篇文章缺少理论支持、缺少数据支撑时,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在科学性和技术性上存在缺陷,就基本没救啦。

    数据真实是很必要的,很多专家具有敏锐的慧眼,看出这点小问题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在这方面造假或者不严谨,那么他们就很可能会觉得你也不是个严谨的科研人了~

    04 论文结构不规范

    期刊对初稿的格式一般有规定。对于不满足格式要求的稿件,有的期刊则会临时退稿,要求作者修改格式再上传,而不会单凭这一条原则性退稿。可是,如果让主审编辑看出来,论文采用了另外一个期刊的格式,那么他会立即认为此文被其它期刊拒绝过。这时,他会倾向于采用更苛刻的预审。

    05 选错期刊

    自我感觉论文写得还不错,创意也够足,但是仍然被退稿?别怀疑,可能是你投错期刊了。

    人家刊物是某工程类问题的期刊,我们投一篇食疗养生保健的文章给人家,这是不是有点难为人家编辑了。

    所以,在投稿前,务必对杂志所属的学科、栏目的设置、稿件的要求等“属性”进行充分了解,越权威的期刊越要下大功夫,对于一些“难搞”的核心期刊,需要我们下载大量该期刊既往发表过的文章来进行分析整理借鉴总结。

    毕竟空手套不着狼,做好功夫才能水到渠成!

    06 道德出问题

    在论文投稿时,写得不上道可以退稿,重合率太高可以返修,出现小歧义可以规范。

    还有一些是

    送审前的常见拒稿理由:

    1、与期刊主题不符

    投稿前,先看期刊接收论文的范围、类型。

    比如有些杂志社明显标明自己不接收综述,你把综述投过去,当然会秒拒。所以,在投稿前,拜托一定先读明白杂志的说明!收到与期刊主题不符合的论文,人家就是秒拒!浪费彼此时间。

    2、摘要不够吸引人!

    当接收到论文的时候,编辑第一眼看的是「目前该领域研究到哪里了,你的论文对这个领域的贡献在哪里」。当你的摘要没有清晰地给出编辑想要的答案时,你的论文很有可能就直接被否了。

    站在编辑的角度试想一下,一位编辑每天会收到大量投稿,尤其是影响因子高的较好的杂志,都想去试试对吧,编辑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细细读每篇文章,所以你文章的亮点不在摘要里写清楚,那你还想让编辑去找呢?

    如果你的文章没有让编辑眼前一亮,或者「哇,这个研究看起来很有趣」,那么,你的文章多半命运多舛了!

    所以,建议每位作者投稿之前都要认真打磨摘要,准确、清晰地表达出你论文的核心内容!

    怎么写?

    我见过的期刊摘要要求,最少的是 200 词,最多的有 350 词。不要觉得200词太少了写不下,越打磨你会发现,很多“废话”是可以不要的。摘要主打的就是不拖泥带水,呈现出最精彩的部分。

    具体而言,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①第一部分——Background(背景)/ Purpose (目的)

    这一部分可以写成 1-2 句话。「1 句话」的套路就是开门见山,直接说我这篇文章的目的或者重要性是什么。

    参考的句式:「We aim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X and Y」,「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xxx, we conduct this research …」。

    「2 句话」的套路就是,一句交代大背景(通过描述目前尚未知或存在争议的 topic,自然而然地引出写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及目的);一句交代目的。

    参考的句式:「Much uncertainty still exist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

    这一段最为核心的就是言简意赅的呈现文章的目的。其他的就不要去赘述了,留到 Introduction 部分来介绍。

    ②第二部分——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医学专业可参考】

    这一部分的描述多种多样,临床试验、meta 分析、数据挖掘的描述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例如,临床试验主要核心有:

    1. 研究的类型(单臂,多臂,RCT,队列等等);

    2. 有哪些分组;

    3. 进行了哪些干预措施;

    4. 收集哪些数据;

    5. 用了什么统计方法。

    要是 meta 分析就是:

    1. 检索了哪些数据库;

    2. 用了哪些检索词;

    3. 最后符合纳入标准的有多少篇文章;

    4. 使用哪些统计方法和软件。

    参考的句式:「xx was conducted to …」,「Data was collected using …」,「pooled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

    ③第三部分——Results(结果)

    把重点的结果按照逻辑线写出来即可,但是要注意控制字数,一般结果部分的字数,控制在整个摘要的 50% 左右。100-150 字左右即可。次要的结果就不要在这里体现了。

    参考的句式:「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 「xx increased the efficacy of xxx」。

    ④第四部分——Conclusion(总结)

    很多人把这部分的内容和正文里的 Conclusion 写得一样,不建议这样写。因为摘要部分的总结要比正文当中的更加凝练才是。

    篇幅允许的话,用一句话说明得到的结果的临床意义。医生做科研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要有全局观。

    参考的句式:「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have a number of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practice」, 「An implication of this is the possibility that …」。

    摘要这个部分,最好放在最后来写,等你的正文都写好了,回过头来写摘要便得心应手。

    3、论文的贡献不够大

    有的论文内容很好,也很有趣。但是论文对这个领域的贡献却没有非常直白地表现出来。

    比如有些同学在写论文的时候会常写:「这个领域的研究非常少,所以我们要做这个研究」,「我的这个研究和别人的都不一样,所以我要做这个研究」。

    这样的写法只写了自己论文的创新性,而没有表明自己的创新性为什么在这个领域这么重要。而这个研究创新点的重要性,反而是编辑很看重的点。

    4、X 国的首次研究

    如果一篇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是它是某个特定国家的首次此类研究,那么它本身就不可能使其他国家的读者感兴趣。

    一些国际的期刊,很可能会因为这个原因拒稿。

    当然,不是说你非要进行跨国的研究,只是说有些文化可能只局限于一个国家,不能推广到其他国家。比如说你研究喝茶与寿命之间的关系(纯属打个比方),一些国际期刊可能会觉得茶比较中国,因此而拒稿。

    如果你的论文确实聚焦于一个国家中特别相关的主题,那么将其与国际发展联系起来就很重要。否则,此类论文最好放在纯国家期刊上。

    所以,在确定研究主题前,最好想清楚该主题是否适合国际类期刊。如果该研究已经结束,最好找出文章的其他创新点,否则,只有某个特定国家的首次此类研究这个创新点,很难发表在国际的期刊上。

    5、文章本身缺陷

    ①研究设计有问题:比如缺少对照组,样本量太小,对样本的选择性太强……

    ②预实验的投稿:直接把预实验结果投稿给期刊通常会被拒稿,因为预实验只能给正式试验提供相关的方向和参考,而不能算做科学严谨的研究。

    6、文章格式问题

    一般来说,杂志社不会因为文章格式问题拒稿,顶多是让你修改。但是,你的文章如果你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又刚好文章格式出现了问题,那可能有的编辑就不会再给你机会了……

    7、资源紧张

    有时,由于期刊收到的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在特定时间内计划发表的,导致出版过程会被延误,尽可能不要频繁催促,就分配给编辑和审稿人的时间而言,你也需要谅解期刊可用的资源有限,对他们施加的负担过重也可能是拒绝的另一个原因。

    送审后的常见拒稿理由:

    1、语言问题

    很多研究者的研究创新性很好,论文的结果也很好,但是英语水平真的没眼看。有审稿人对于英语水平还是很在意的,有的审稿人明确表示了,一旦发现有3个以上的语法错误,就不再看了。

    因此,对于非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在投稿前最好找专业机构润色下。

    2、学术不端(重复现有的工作或剽窃)

    剽窃被认为是严重的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期刊对重复率会有自己的判断和容忍程度,对于较低程度的重复他们通常会忽略,但几乎完全/大面积抄袭的论文一定会遭到彻底拒绝。

    3、研究质量差

    如果在对研究的分析说明中有缺陷或不足,或者结论没有得到本文提到的现象和数据内容的证实和支撑,那么稿件被拒的可能性很大。

    4、缺乏清晰度/理解力

    论文里面出现太多的术语,并且缺乏对术语的解释,让审稿人看得云里雾里。比如,不把缩略词标注出来,审稿人看得太艰难,很多看不下去就会直接拒稿。还有的文章行文散乱,逻辑不清晰,也造成了审稿人的理解门槛!所以,建议大家在投稿前梳理文章脉,至少逻辑要顺!

    5、结论过于夸大

    作者都希望自己的研究对于领域来说有重大意义。但是,夸大结论可能会被拒稿。

    比如你发现A和B有一定的相关性,你在下结论的时候不能说「A导致了B」,这种明显夸大结论的行为在编辑和审稿人看来是非常不严谨的,很可能直接拒稿。所以下结论的时候,是什么就是什么,做到恰如其分严谨准确!

    还是那句话,发文十年功,拒稿一秒钟。为了提高命中率,还是建议大家多了解了解目标期刊常见的拒稿理由,避免雷坑。让自己辛苦写的论文,发表在自己梦想的期刊上,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转自蓝境数据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4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毕业论文中研究变量与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是一回事嘛?

    下一篇:论文初稿修改步骤,无敌好用!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