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SCI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对“自命填空题”式医学SCI论文写作方法的体会

    阅读: 2024/10/23 13:43:45

    如何撰写医学SCI论文对每一个刚踏入医学科研领域的研究生来讲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没有科研基础,没有论文撰写经验,医学专业英语的水平有限等障碍一下子拦在研究生面前。而目前许多医科大学已经将SCI论文发表作为医学研究生毕业的硬标准,如何突破这一系列障碍并完成SCI论文的撰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SCI论文的撰写不仅是许多医科院校研究生教学的要求,也为后期研究生深入医学科研,培养行之有效的SCI论文写作方法打下基础。根据作者多年的医学科研经历,发表SCI论文经验和参与带教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经验,摸索了一套“自命填空题”式的医学SCI论文写作方法,将其应用到近年来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希望能为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之路开启一扇门。所谓“自命填空题”式的医学SCI论文写作方法,简单说就是以做一道“填空题”的方式,自己出题并答题的过程。通过定位杂志,设计题干,搭建文章框架,留出空位,进行针对性的科学研究,最后填空完成论文的写作方法。

    对“自命填空题”式医学SCI论文写作方法的体会

    01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定位目标杂志范围

    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在结束基础理论课后通常会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一个初步的研究方向。许多导师直接把自己负责课题的任务书交给研究生,让其从中摘选一部分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层层筛选获批的课题在创新性、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甚至技术路线上可以给研究生提供一个捷径,让他们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开始学习,很快的开始研究并获得结果。但是这一做法限制了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创新能力,更使部分研究生产生科研的惰性。而“自命填空题”式的医学SCI论文写作方法要求将课题的立项依据、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交给研究生,督促他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根据课题的研究框架设计自己要做的研究内容和方案,并通过跟导师交流,对比课题全套研究方案做出修订,提出自己创新性的思想,确定自己课题研究期间要做的内容,并根据内容预计研究结果。

    由于研究生是在查阅了大量SCI收录杂志发表文献的基础上确定的研究内容,导师可以协助研究生根据自己的预计研究结果,对比学习过的文献,对自己未来的文章定位,初步确定自己在顺利完成研究后,其整套结果有可能在那个层次的杂志发表,并将开始投递的SCI收录杂志的期刊影响因子(IF)在此基础上提高1~2。比如,前期工作基础好、有一定的原始创新性、内容丰富、手段先进,结果完整的论文可以定位在IF=5,而投稿时将杂志的IF定位在7左右,甚至更高;工作基础一般、在他人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跟进性创新、内容和结果完整的论文可以定位在3左右,而投稿时将杂志的IF定位在5左右;如果没有什么工作基础,只是参考他人的研究方法,在他人的研究基础上做了一些跟进性的研究,或者初步探索,但是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这样的论文可以定位在IF=1~2,而投稿时将杂志的IF定位在3左右。一般来讲,大多数初来乍到的研究生首次发表的SCI收录论文分别属于上述的3个梯队。这一步就是通过对未来发表SCI论文杂志的定位,给要出的这道“填空题”确定难度系数。

    02

    设计题干构建论文框架

    每一篇医学SCI论文都有自己的主干(即观点),无论是对一个现象的描述,还是对一种机制的探讨,高质量的医学SCI论文总是围绕一个主题,沿着一根主干,深入推进研究,得出结论,同时通过不同的研究手段,从不同的侧面验证每一步研究结果,通过将研究结果的系统整合来说明一个科学问题。因此,这一主干就是“填空题”的题干。围绕其周围的每个部分的分支构成文章的框架。其具体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目标杂志确定典型文章。根据第一步对这道“填空题”的难度系数,在梯队里选择典型杂志,并选择示范论文。在对典型杂志的选择上有几点注意:首先要看该杂志最近3~5年的IF,首选IF在最近几年稳中有升的杂志,或者IF一直稳定在较小范围内变化的杂志,尽量不要选择波动较大的杂志;然后可以选择创办时间长,风格稳定的杂志,这类杂志一般有相对固定的阅读人群,文章的结构和风格较为固定,由于历史悠久,往往对其他杂志有一定的影响力;最后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或相近的杂志。综合以上几点后选择1~2种SCI收录杂志作为论文撰写参考杂志,同时也是论文撰写完后拟投稿的首选目标杂志。接下来就是在目标杂志中筛选2~3篇与自己研究方向相似,研究内容相近的论著,认真阅读并详细分解。将这几篇杂志按照摘要、引言、结果、讨论、材料与方法等几个部分分解。横向阅读各个部分,提炼出每个部分的共同点,尤其是一些习惯用语,固定句式和结构可以摘录下来,以备后期自己撰写SCI论文时套用;同时将各个部分的结构以提纲形式罗列出来。

    (2)组合提纲搭建“填空题题干”。通过以上的工作,把每个部分的共同点以提纲形式罗列出来,然后纵向组合成一篇文章的提纲。这就是自己未来将要撰写的文章骨架,随后将第一部分中研究生自己完善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以要点形式填充到这副骨架中。现在这道填空题的题干就搭建好了:比如,材料和方法中 包含自 己 研 究方案 中 涉 及 的Western-blot,RT-PCR,质粒构建,腺病毒包装等哪几种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以及流式细胞检测,细胞荧光染色,特定细胞培养等哪几种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结果中根据研究内容需要有5个图来说明5个内容的结果等。

    (3)构建论文框架完成“填空题”的自命题。论文的题干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搭建完整的论文框架,完成这道“自命填空题”的题目了。该“填空题”命题的基础是:一篇论文的每个部分都对应课题设计中的一个环节。课题研究内容对应论文结果,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对应论文材料与方法,课题研究的目标对应论文的结论,课题的立项背景和依据对应论文的引言和部分讨论。此时,研究生可以学习前期所看文献时摘录的句式,结合题中相应的内容开始撰写相应内容的论文,并融入自己在第一部分的创新性思想和内容,将其对应放入论文的相应部分,构成论文总体框架。这样一个大致的论文构架就显现出来。

    03

    根据“空位”开展实验,得出结果后填空

    而每个结果需要几个相应的手段从不同方面证明,这就进一步要求每个组合图需要几个小图分别证明后加以组合,即每个空需要包含几个方面。那么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实验,完成这几个小的结果,并组合成1个大的结果,完成第1个空;随后在第1个空的基础上,完成第2个空的几个小实验,得到一系列结果并组合成第2个结果,完成第2个空。这样逐步将所有5个空填完。实验就基本完成。如果前两部分的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那么本部分的工作则以“体力”劳动为主。往往经历了前两部分的学习后,研究生在此阶段花费的时间远少于那些拿着导师的课题直接开始做的研究生,实验效率更高,花费更少。

    04

    检查结果并思考下一道“填空题”

    在完成全部结果并填完所有空后。最后一步就是检查,将结果结合前三步完成论文讨论。同时通过对结果分析,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由于研究生经过前面的文献知识积累,自己设计修改了课题内容,因此一般在填空的同时就形成了对讨论的构思。结合前期看文献时掌握的句式,这部分内容可以一概而就。最后请导师修改并润色,一篇SCI论文基本完成了。

    从以上的步骤来看,“自命填空题”式的医学SCI论文写作优点为:

    (1)加强了研究生科研思路的培养;

    (2)能高效完成既定课题的研究;

    (3)促进了研究生医学科研自学能力的养成和创新思维的锻炼;(4)能高效的发表医学SCI论文。

    该方法打破了既往先做实验,再写文章,将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人为剥离的传统方法,将论文写作和科学实验融为一体。鉴于目前国内医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这种“自命填空题”式的医学SCI论文写作方法能在导师和学生双赢的基础上,推动医学科研型研究生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促进更多的较高水平SCI论文的产出。

    转自医学职称晋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9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论文写作的八个易忽视的细节决定是否录用

    下一篇:论文不达标的原因有哪些?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