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课题基金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国自然申请 | 不用热点担心创新性不好,用了热点又担心被质疑“蹭热点”

    阅读: 2024/10/23 15:20:59

    对很多临床申请人和评审专家而言,国自然几乎等于研究的创新性,所以大家喜欢追热点,申请书中没有几个热点就担心创新性不好。不过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有很多临床专家对创新性的理解也是这样,所以追热点确实是解决临床专家认为创新性不好的一个有效策略。

    不过,热点也分“昨日黄花”和“当红炸子鸡”,像5年以前的一些“热点”如细胞铁死亡、RNA的m6A修饰、外泌体等这些已经被有些专家认为是过时的热点,至于是不是真的过时,只要大家知道有很多专家认为过时就行了。如果说哪些是当红炸子鸡的热点,像我们介绍过的线粒体转移、隧道纳米管、铁自噬、免疫细胞代谢重编程、细胞衰老、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MMT)、神经-免疫调控等等,都被认为是“新”的科研热点。

    其实选择哪个热点也有很多讲究,最主要的问题有三个:

    1. 虽然申请人知道自己在蹭热点,专家也知道申请人在蹭热点,但是怎么才能不显得太突兀?

    即:为什么做A热点,而不是B热点?(在被“创新”困住的科研人:为什么你宁愿放弃更熟悉的铁死亡热点,转而研究铜死亡?中有详细解释)换句话说,怎么根据关注的临床问题、前期的研究基础、以及研究的分子和细胞等问题,合理的选择科研热点?

    这一点要比想象的难。如果对临床问题、基础研究以及科研热点不熟悉,就会导致拼接痕迹很明显,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一般的情况下,我们说分子——表型(热点)——病理特征——疾病危害,这样看多了后会忽略“——”,即A分子为什么要做B热点表型,C病理特征为什么做B热点表型,D疾病为什么要做B热点表型?

    所以这里并不只是随便用个细胞表型就可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A分子的特征要与B热点表型的过程有强相关,而B热点表型也要与C病理特征的特点一致,并且A分子这B热点表型都要在D疾病上有对应数据支持。

    2. 选择的科研热点好不好做?

    因为大部分都是相对新的科研热点,而很多科研热点在预实验阶段是不好做的,所以这个也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比如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MMT)热点检测方法上就不需要复杂的手段,一套“WB+免疫荧光+共聚焦”等搞定,预实验容易很多;而像“相分离”这种热点,高端归高端,但是关键的预实验对仪器和体系要求较高,而如果缺少了这些关键的预实验,预实验结果就很难让专家相信。

    3. 对科研热点的熟悉程度。

    这个是大家最常忽略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本子涉及到多个热点,但是科研热点又只是简单的提一下,没有把各个热点有机整合到一起,而且这种问题不仅反映在科学假说的合理性上,在研究内容和方案上对这些热点的设计又不够全面和系统,就更容易让专家抓到问题。

    综合而言,科研热点可以用,但是有很多注意事项,根据每个项目研究的疾病和病理特点不同,选择的科研热点以及分子也不同。用一句广告词:科研热点虽好,不要盲目套用哦!

    转自猫头鹰教室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9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立项依据和研究内容中,这两个关系处理不好,评审意见会被提出大问题

    下一篇:国自然申请, 预实验内容太多或者太少,该如何把握?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