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增进双向理解 做好教研工作

    阅读: 2024/10/23 17:41:56

    对于教研室、教研员和教研工作,网络中不少人发表了很多不认同不认可的做法。下面摘录一二:

    观点1.现在教研室的工作方向似乎是错的。整天搞优质课评选、论文大赛、名师工作室活动,这里面姑且不说充满着利益输送,就其作用来说,对一线的教学工作,几乎啥用没有……

    观点2.消灭教研员消灭教师发展中心,消灭这名那名的工作站……中国教育才会回归正常!否则,继续溃疡破败!

    观点3.教无定法!教研员基本就是噱头王

    教研室、教研员该如何开展工作,尽可能做好“四个服务”,确实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这里面既要教研员加强学习研究、深入调研、科学决策,也需要基层学校的配合、教师的理解,还需要各方的协同执行。

    对于教研员,面对当下课程、教学、评价的全方位立体改革,自然也不可能啥都懂,更不可能信手拈来。因而,也只能亦步亦趋,在先行研究基础上小步子推进。而推进的主阵地在哪?在学校和课堂。

    于是,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第一重理解,理解教研员不是万能的,面对课程教学专家提出的、写进课标的、需要执行的诸多理论与行动,能掌握三分之一已经很了不起了。因而,在有些方面不懂,很正常。

    由于推进的阵地在学校和教师,这又需要第二重理解了。因为,要在学校和课堂推进,而推进的又是新东西,因而推进过程必定会给学校和老师带来新的工作任务与负担,尤其有些方面,需要革管理者和教师的思想之命。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

    怎么在学校和课堂进行推荐?调研、访谈、磨课、赛课、专题研究与讨论等将成为常态。离开这些,不可能了解问题、推进研究、总结经验、做好推广等。这就是教研室搞各种活动的目的所在。这是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第三重理解。

    当然,立即基层学校及教师的角度,教研部门和教研员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因为,由于工作目标任务不同,大部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更不可能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改革要革其管理思想和教学惯性,他们一定会很痛苦;再要他们去执行推进,更是会增添不少负担。这些都是在工作时必须考虑的。

    转自教研杂说与搬运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34)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基于课程四要素的角度谈一谈教师说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1)

    下一篇:冲刺阶段的复习教学的建议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