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深度学习课堂的四个关键词

    阅读: 2024/10/28 15:25:27

    看了莫老师的《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逻辑》之后,我在弱水三千之中,暂时取了一瓢水,提炼了四个关键词,来跟大家做一点简单的读后分享。

    首先是”意义感”。

    莫老师说:“深度学习不仅关注学习者现场学习的意义感,更关注未来泛在学习埋下“学习即意义”的种子。”

    我想,学生能不能在预习和复习阶段,给自己提四个问题:

    在预习阶段,不妨问问自己:我能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我还希望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

    在复习阶段,不妨问问自己:我学会了吗?我学到的这些有什么意义?

    我希望通过一头一尾的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其中的意义。

    其次是悲悯心。

    莫老师说:“教师需要选择无论何时都对学生保持朴素的信任。”

    我们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上课走神、拖欠作业、沉迷网络、油盐不进、品行不端、行为懒散、课堂画家……

    我说:“他们不缺否定,缺的是一个机会。”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小雨。

    开学第一周,周一,她作业空白,但上课发言积极,听写错一半,却没有订正一个字。

    周二:她作业依旧空白,上课发言没那么积极,听写几乎全错,没有订正一个字。

    周三:她作业依旧空白,上课没有发言,听写全错,依旧没有订正一个字。

    看着她的作业和听写本,我感到有点绝望,我想她应该也很绝望。

    周四早上,我告诉她,如果你今天能把学过的词语全听写正确,前面的听写我可以一笔勾销。

    周四下午:她做到了。

    周五,她把作业补好了,听写还全对了。

    原来她没有放弃自己,只是需要一个机会。

    对这样的学生,常怀悲悯之心,给他们一个机会,不比说教香吗?课堂上,我们也应该给他们机会。

    再次是促消化。

    用莫老师的话说,是追求“更细颗粒度”的课堂。

    莫老师说:“学习之所以成为‘学习’,就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学生常常会在课堂上遇到难题,然后集体保持沉默(尤其是高段的学生),老师无法忍受沉默,就直接点明了问题的答案。这就导致了知识没有足够的细嚼与品味的时间,导致了消化不良。这也是书中想努力改变的“夹生学习”现象。

    我想如果我们能多给学生一些静默的时间、反刍的机会,可能一定程度上就能帮助学生消化新知,让其内化为其素养。

    最后是安全感。

    莫老师说:“我始终相信,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才会更聪明。”

    我就问自己:“怎样给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后来我发现,老师的幽默感,能够给孩子带来课堂的安全感,有安全感学生的身心就会相对松弛,思维自然就会更活跃。关于幽默感,虽然我也有,但是我觉得何捷老师的课堂更有说服力。

    追求意义感,常怀悲悯心,静默促消化,幽默暖课堂。让我们一起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

    转自中小学课程研究者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6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课题选题的原则及相应研究思路

    下一篇:课题研究步骤的撰写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