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阅读: 2024/10/29 15:16:44

    真实性原则

    情境应源于真实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切实的感受。例如,在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时,可以引入“3·15”晚会曝光的实际侵权案例,如某些不良商家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等事件,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真实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针对性原则

    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情境。比如,在教授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内容时,可创设一个“依法纳税”的情境,通过展示不同的纳税场景,如企业纳税申报、个人所得税缴纳等画面,直接针对公民有依法纳税义务这一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履行义务的具体方式和意义。

    启发性原则

    情境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以讲解社会公平正义为例,创设一个关于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情境,展示那里学生简陋的学习环境、匮乏的师资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教育公平,启发他们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像促进师资交流、加大教育资源投入等措施。

    趣味性原则

    情境应富有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中华文化传统节日时,可以通过播放一段热闹的春节庙会视频,展示舞龙舞狮、传统手工艺制作、特色小吃等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春节的欢乐氛围,从而对传统节日产生浓厚的兴趣,更积极地去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

    转自荣老师的有光课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4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避坑指南:班主任应该避免陷入的3种思维误区

    下一篇:小学词语听写这样做,效率高,效果好!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