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史学成果在历史解释中的创新应用

    阅读: 2024/10/29 16:59:3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关于历史解释是这样解读的:“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评价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刘芃在《卷里卷外》中对历史解释这样描述:“是人们面对历史现象、历史事物或进行历史探究时的思维过程和心理过程。”

    历史解释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学生面对史料,进行史学知识建构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历史解释重在探讨为什么的历史因果关系,从根源上对历史史实进行解读,形成新的认识,构建新的认知体系,从新的角度阐释历史史实。

    在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培养中,新的史学研究成果是重要的史料来源,合理、科学的运用史学成果,可以让历史解释依据的史料充盈起来。

    比如在对一些古老的传说,有了新发掘出来的文物,传说就有可能变成史实,充实以前留有的空白,从而对旧有的历史结论就有了新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依据史料,运用历史解释,就形成了新的结论,也就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比如新发现的一些史料,对于某些事件、某些人物的定论可能会有所动摇,从而不至于让某些历史人物一直沉沦在古老的结论中,他们也就有“重见天日”的时刻。虽然如此,在进行历史解释时,还是要慎之又慎,遵循基本的历史规律,而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为应用而应用。

    比如在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标题由“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修订为“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虽然这不算史学成果,但是却影响着历史解释,要重新对所学内容进行构建,设计。

    依据旧有的史料或结论,接地气地进行历史教学,固然没有错,但是却不能忽视史学成果出现带来的历史解释的变动。虽然史学成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不能一一落实,但是却可以创新运用,为历史学的学习打开一扇门,为真正喜欢这门学问的学生提供一种思路,一种思维方式,也就做好了高中和大学直接地衔接。

    转自一个人的村庄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67)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教学设计要以学情为基础指向教学目的

    下一篇:史料情境创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