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深入理解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阅读: 2024/10/30 9:23:43

    只有明确了各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才能让体育课堂更有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需求,可把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确定为:

    1.主动参与游戏与运动动作的学习,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2.养成正确的体育姿势,学习简单的体育保健常识,初步建立卫生保健和安全的观念。

    3.掌握基本的体育动作,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并能说出所练习运动项目的术语。

    4.了解一般的游戏规则,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表现出一定的合作行为。

    5.通过体育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

    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需求,可把初中学生体育教学目标确定为:

    1.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自觉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2.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技能的影响;

    3.能对健康的营养食品进行简单的选择;

    4.在运动中注意到安全问题。

    5.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

    6.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

    7.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

    8.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通过体育树立自尊、自信和团结协作精神。

    9.理解并担当不同的运动角色,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并能作出简单评价。

    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需求,可把高中学生体育教学目标确定为:

    1.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能对体育锻炼效果作出简单评价。

    2.了解性传播疾病等有关知识,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3.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4.提高一两项运动技战术水平,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

    5.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

    6.自己通过体育活动调控心理状态,在体育活动中与同学友好交往。

    7.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强凝聚力和荣誉感。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需求,可把大学学生体育教学目标确定为:

    1.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能指定个人简易的运动处方。

    2.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文化素养,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3.提高运动水平,掌握2-3项运动技术、锻炼方法及裁判方法,并能指导他人进行锻炼。

    4.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协调发展,提高抵抗疾病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形成较科学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意识,能够自觉通过体育调适生活;

    6.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转自体育教学研究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12)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自费出书的书号可以用来评职称吗?

    下一篇:体育教学“五大法宝”,激发学生学练积极性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