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课题基金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怎样做课题/论文选题才能高效又轻松?

    阅读: 2024/10/30 14:51:11

    为什么别人做课题气定神闲毫不费力?为什么别人看起来学识渊博到令人发指?为什么别人总能找到最有价值的参考文献?为什么别人做的成果分分钟被编辑抢走……究竟怎样做课题才能像“别人”一样高效又轻松?本文从意识的角度,给大家三点做课题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选题意识”最重要,选对研究方向和选题!

    套用西方的“学术职业”概念,我们不妨把职业化的学术科研工作者,大学教师、院所科研工作者等视为“职业学术人”。当我们以职业精神来要求自己做课题时,反而有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

    不少老师同学们在开题前会无比纠结,究竟是应该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给出的命题课题,还是选择一个压力没那么大的自选课题,或是索性放手一搏去做追逐学术理想的“灵魂课题”?换个角度想一想,把自己当成“职业学术人”,选题就会理性多了。

    首先,职业人的第一目标是创造价值,做课题同样要求能为国家或是本学科带来价值,具体来说是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学科问题、行业问题、社会问题,还是整个人类发展的问题,总之不能是纯个人爱好,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却无益处;

    其次,职业人要求具备执行能力,做课题同样需要执行力,不能天马行空任我行,须得有能力落笔纸上才可行;

    此外,职业人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做课题同样需要方向清晰、有生命力。选择科研方向和选题意味着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尽管一开始我们很难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规划。

    选择一个有价值、有可行性、有发展空间的课题,称得上是一名“职业学术人”的学术职业生涯生命线。当我们有了明确的选题意识,基于自身知识积累、科研能力、发展目标,结合导师、同行朋友们的经验教训,反复思辨后所确定的研究课题,在一定时间内会比较符合自身学术职业生涯的成长路径,就不会有“课题不被人认可要不要放弃、课题太大太难搞不定、课题毫无兴趣没动力”之类的痛苦。

    毫无疑问,“选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离不开我们对课题的长期关注和深度理解。在这里,特别推荐“壹学者”移动学术科研服务平台的“课题立项助手”,我们可以利用“研究热度分析”更好地把握课题研究趋势,避免撞车过热命题而让研究成果淹没在海量文献中,对课题价值和发展空间有基本判断;利用“文章质量分析”了解研究方向的论文质量,知己知彼弄清楚自己的发挥空间,保证课题的可行性。另外,“热门文献推荐”和“最新参考文献”,会帮助大家做到对研究方向的经典文献和最新文献胸有成竹,对形成课题综述也大有裨益。

    【2】“创新意识”很宝贵,挖掘自身学术创新能力!

    笔者曾撰写《一张图告诉你核心期刊选文标准》,独家揭秘了四大文摘[1]之一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21种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的审稿流程及其选文标准,其中“学术创新程度”几乎是所有一级学科研究论文的首要评价指标,权重地位不言而喻。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课题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复印报刊资料》给出了明确定义,只要满足其中之一则可视为对学术发展有促进作用:

    1)提出新的(或修正完善已有的)学说、理论、观点、问题、阐释等;

    2)提出新的(或改进运用已有的)方法、视角等;

    3)发现新的资料、史料、证据、数据等;

    4)对已有成果做出新的概括、评析(仅指综述文章)。

    仔细看这四个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学术创新并不要求千古无人后无来者式的绝对创新。恰恰相反,学术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我们理解和消化已有的学术体系,从中去寻找新的或修正完善、改进已有的学说、观点、视角等。我们不妨把学术创新理解为“挖掘式创新”——完全创新会缺少研究基础,毫无新意则缺少创新性。

    【3】“跨界意识”很巧妙,善于整合各类资源!

    很多人忽视了“跨界意识”的重要性。现有的人文社科学科分野大部分形成于十九世纪西方,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很多学科的知识框架和研究视角都跟不上时代发展;此外,单一学科核心研究领域大多已被人掘地三尺,学术创新空间有限。打破本学科领域局限,积极同相关学科的学者们展开学术交流,在学科与学科的交界处寻找新的突破点,既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感,还会给你一个旁观者清的高度,与其他学科学者的“跨界合作”更会让你如虎添翼。

    转自科研写作小站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7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课题申请书:当前国家社科申报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下一篇:课题申报:评审专家不会说,但你需要知道的4件事!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