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0/30 15:25:26
一、写论文与引用
在基础教育论文写作中,必然会引用相关文献材料。
常听有的老师作者说:我的论文没有引用任何相关文献,文章内容都是我自己的观点。考察其文章后发现,文内确实没有引用,文末也没有列出参考文献,但从文章内容来看尚不能属于科学研究论文。有“自己的观点”,这很宝贵,但这只能算是个人经验、体会,或者是工作总结、汇报材料,还没有进入“研究”的状态。
二、引用文献是个“分水岭”
如果是研究,则必须带着问题去做文献搜集、整理和综述工作,了解前人或同行的工作、成果、知识空白、争议等,然后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利用所掌握的资料,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论文写作中,学习相关文献,做文献综述工作、标注参考文献是一个“分水岭”,它可以考察一篇文章是科研论文,还是工作体会、个人经验总结。
三、文献材料的“选择与安排”
写作论文时,文献材料的引用及其“选择与安排”是写作的关键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搜集到很多材料,掌握了材料以后,如何把它用到文章里,这就体现作者的才思了。写作要选择出最有力度的材料,把它安排在最关键的层次(位置)上。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选择与安排》一文中写到:“材料只是生糙的钢铁,选择与安排才显出艺术的锤炼刻画。”他还说:“找最好的字句要靠选择,找最好的层次要靠安排。其实这两桩工作在人生各方面都很重要,立身处世到处都用得着,一切成功和失败的枢纽都在此。”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值得终身铭记!
四、引用时谨防“高压线”
在文章里引用了相关文献材料后就要注明出处。不注明出处就等于碰到了学术不端问题的“高压线”。
当前教师的业务培训活动大多是请专家讲如何写、如何发表教育科研论文,很少讲什么不能写,不能发表。在古人看来,写文章是无比崇高的工作,因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应该高度重视;同时,从现代法治社会的角度看,写作、发表又要万分谨慎,因为写文章既能给作者带来光荣,也可能带来耻辱。问题往往出在如何对待文献材料的引用。
近年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多起高校教师学术不端问题典型案例,受处分者多是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相关学院领导也受到连带处分。有的当事人辩解说自己不清楚学术不端的相关规定,这真令人遗憾。
五、《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中界定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所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并提出此标准适用于学术期刊论文出版过程中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和处理,且其他学术出版物可参照使用。
这份出版行业标准写到: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包括: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共8大类79种表现形式。我对其加以概括,认为出问题最多的是: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的成果。
六、我的10条建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作者在写论文过程中如果引用相关文献,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凡有明确的引用必注明出处。
2.凡有观点、方法等引用应加以说明。
3.凡引用他人著作必核对原文,尽量不转引。
4.引用尽量简短。
5.删除非必要引用。
6.引用资料要谨慎加以分析(作者及其文献的各种背景)。
7.必要引用应注意实效性、专业性、权威性。
8.谨慎对待中介。
9.论文成果发表前,学习《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以及所在单位“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规定。
10. 论文成果发表前,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本文作者提供的缩减版)
1.剽窃
①观点剽窃:指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的观点,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包括5种表现形式。具体略,以下简写为(n种)。
②数据剽窃: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6种)
③图片和音视频剽窃: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和音视频,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6种)
④研究(实验)方法剽窃: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实验)方法,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2种)
⑤文字表述剽窃:不加引注地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具有完整语义的文字表述,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7种)
⑥整体剽窃:论文的主体或论文某一部分的主体过度引用或大量引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内容。(6种)
⑦他人未发表成果剽窃:未经许可使用他人未发表的观点,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实验)方法,数据、图片等,或获得许可但不加以说明。(2种)
2.伪造:编造不以实际调查或实验取得的数据、图片等。(6种)
3.篡改:使用经过擅自修改、挑选、删减、增加的原始调查记录、实验数据等,使原始调查记录、实验数据等的本意发生改变等。(5种)
4.不当署名:将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外等。(5种)
5.一稿多投:将同一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期刊等。(6种)
6.重复发表;不加引注或说明,在论文中使用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发表文献中的内容等。(6种)。
7.违背研究伦理:论文涉及的研究未按规定获得伦理审批,或者超出伦理审批许可范围,或者违背研究伦理规范,应界定为违背研究伦理。(5种)
8.其他学术不端行为。(12种)
转自教育文献君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好选题的三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