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课题基金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国自然标书需要学术视野的从容,而不是东拼西凑的仓促

    阅读: 2024/10/31 15:45:04

    大家高中时期,语文老师有没有这么说过:“写作文就是大量阅读”。没有平时课外读物的大量阅读积累,就没有成熟的写作经验和赏心悦目的遣词造句。

    见到很多科研小伙伴的国自然标书是“临时抱佛脚”的产物,标书写得很仓促,热点也很老套,翻译的痕迹很严重,参考文献老旧,很多地方粗糙,这样的标书中标概率一定是不高。

    写标书一定要提前准备,从容撰写,精修细改,临时抱佛脚的标书没有意义,套路痕迹明显,专家都能看得出来。

    正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自然标书的写作也同样如此,学术视野和科研素养的锻炼对于标书写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为什么说学术视野对于标书撰写很重要?

    学术视野指的是科研人对自己研究方向近5年的科研现状总结能力,以及未来5年的学术发展预判能力,以及对于自身学术成果和科研地位,如何循序渐进提升的规划能力。

    而国自然标书或者省自然标书,需要学术视野加持和引导,因为标书是对自己研究方向过去1年成果的总结和延续,以及未来3-5年学术热点科学假说的可行性。这里面学术视野比较重要体现在:

    (1) 过时的热点千万不要再碰,因为标书现在写过时的热点,中标率会比较低;

    (2) 学术视野协助寻找新的热点,标书的内容是未来3-5年才能发的文章,如果热点不够新,可想而知2年后发文章的质量不会太高,分数也不会太好;

    (3) 如果上一个国自然课题结题质量比较差,那么下一个国自然还能顺利拿到吗?所以学术视野是兼顾长期的科研规划,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一个人的学术视野,需要很多方面的训练,如需要多年的学术积累,需要科研经历,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需要有思考的习惯等。科研阅历与学术视野是直接相关的。

    其次要多多参与国内外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自己关注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知名实验室或者课题组,关注他们的研究现状和发表文章情况,看看他们往年的国自然获得资助的情况。

    (二)科研素养使得科研目标从容实现

    有了学术视野后,科研素养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从容地面对每年的科研任务,临时抱佛脚的事情出现概率会低很多。

    文献阅读重要性,大量阅读文献,了解热点,如果文献阅读少,会导致学术视野很多局限性;而有些学术想法,显得有些幼稚,或明显不靠谱;或者有些问题很有意义,属于学术界的公开的问题,但由于缺乏实验技术或方法而无法解决等。还有些想法,要么没有新意,要么是低层次的重复,这显然是由于没有阅读足够的文献所导致的。

    那么对于文献质量的选择,建议尽量不要看5分以下的文章,尽量只看10分以上的文章,原因有三,①低分文章没有深度,也没有全面的科研逻辑关系;②低分文章的结果不一定可靠,重复性比较差;③高分文章有深度,思路逻辑更全面,有利于你后续的科研思路和方案的设计。

    另外,学术视野使得科研人有预判、有规划并且有自知之明,而科研素养的养成,清晰地知道未来自己要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做哪些(which),让谁做(who),何时做(when),以及为什么要做(why)。

    科研任务

    实验结果

    写作

    终稿

    国自然

    12月前

    成稿1月底之前

    修改3-5次

    SCI 2篇

    3月前

    4月底

    终稿投稿,预留8个月的投稿修稿时间

    学术视野和科研素养的锻炼非常有必要,国自然中标标书需要学术视野的从容,而不是东拼西凑的仓促。

    转自青椒医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9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都说国自然重点是逻辑,那么“逻辑”到底是什么鬼?

    下一篇:常规课要画好“三条线”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