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中小学教研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教师搞好课题研究需要以下五步骤

    阅读: 2024/10/31 16:57:45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

    这是课题研究的开端,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性的一步。课题研究要关注各种富有意义的教学现象、事件,更强调在研究中体察教育中的特殊行为或思想现象。课题研究的问题应是具有研究意义的教育现象、事件。它包括两重含义:一是该问题困惑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二是该问题是普遍现象或典型问题,对教师具有实际意义。确定了研究问题,教师的课题研究才有了方向。

    第二步:筛选研究对象

    筛选研究对象是研究顺利开展的保证。选择对象不仅与问题典型与否有关,更与师生良好的沟通、足够的热忱密切相关。课题研究的对象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学生;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个体。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课题目标,有效地确立具体的研究对象。

    第三步:进人研究情境

    能够直接进入教学情境是课题研究的捷径和优势所在。对情境进行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身进行教学活动、了解研究对象的过程。这是教师获得真实资料的第一来源。对于课题中的个人研究,自己就是教学情境的组成部分,自然可以得到原汁原味的资料;小组研究,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获得资料。

    第四步:分析研究资料

    课题研究离不开对具体教学问题的分析、研究。这个过程既是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又是教师与这些教学现象、事件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每一次分析、研究资料的过程,都是与文本进行新一次的对话,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感悟,进而寻求合理的意义解释和问题解决方案。当然,分析研究资料特别要注意避免主观臆断和闭门造车,要让资料说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搜集到的资料编排成有序的现象、事件,让结论在动态的教学与分析研究中生成。

    第五步: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对所做工作的概括性归纳。它既包括对现象、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又包括对现象、事件的论述性分析、研究和展望。课题研究需要翔实细致地展现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解决方案等,从而指导实际教学,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转自课题立项解读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70)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撰写一篇优秀的评审书前提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下一篇:评审书中研究的方法有些?该如何选择?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