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9/19 10:47:09
历史学专业属于人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强、涉及面宽等特点。历史学主干学科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正值开学季,小编为大家推荐几本与历史学专业相关的好书,希望您喜欢。
01
《中国历史文选(第三版修订本)》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张大可 主编
ISBN:978-7-100-20939-7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定价:98.00元
编辑推荐
单元制“中国历史文选”,于1986年由张大可教授首先提出。1980年,张大可教授根据十多年教授“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教学经验,编写出单元制“中国历史文选”讲义。单元以文体分类,不以朝代时间顺序选编要籍名篇。
“中国历史文选”这门课程的作用有三:一是明确“中国历史文选”这门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即它是一门工具性基础课,历史文献总集型选学;二是选文注重语言规范,风格多样,以名著名文篇为主,以利学习古汉语,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与重大史实、事件、人物、典制、史籍体例相结合,体现史学风貌;三是编纂体制有系统性、科学性,达到篇幅适度、知识容量大、实用性强的目的,涉及通史、史学史、文献学、古汉语等多学科知识,训练学生综合素质。
单元制《中国历史文选》有五大特点:
(1)单元制打破依历史朝代事件顺序选文,按文体类别贯通古今,建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知识结构与宏观方法论。
(2)拓宽历史选文范围,构建总集型文选框架,是在要籍介绍与选读基础上的飞跃,是总结历史经验的升华。
(3)单元制容量大,条理分明,系统性强,更具科学性。
(4)编纂体系严密,主次分明,由浅入深,既保持了“史学名著选讲”的传统,又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5)多种练习,为提高阅读古书能力提供了切实的手段和保障。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文选课是高等院校历史系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的能力。本书是中国历史文选课的教材,由45所院校50多位中国历史文选课教师共同编写,自2007年由我馆出版以来,深受使用该教材师生的欢迎。根据该书编委会的安排,对第三版进行修订,更换部分篇目,教材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本书曾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8年又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作者简介
张大可先生
参与中央电视台《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录制
张大可,1940年生,重庆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在中国历史文献学、秦汉三国史两个学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尤长于“三国史”。于《史记》的研究,在学术界独树一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出版《三国史研究》与《史记研究》个人专集的学者。2011年获中国史记研究会学术成就奖。出版学术论著十余种,主要有《三国史研究》《司马迁评传》《史记论赞辑释》《史记文献研究》《史记精言妙语》《史记全本新注》《中国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人物评传丛书》《资治通鉴新注》《资治通鉴(白话本)》(全十册)《史记》(白话本)等二十余种著作,其中《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为高校教材。20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大可文集》十卷。
02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记录中国历代职官制度废置沿革的大型工具书
?收录20000多词条,涵盖中国古代官制信息各方面
名誉主编 张政烺
主编 吕宗力
ISBN:978-7-100-10307-7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定价:350.00元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是记录中国历代职官制度废置沿革的大型工具书,收录20000多词条,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官制信息的方方面面。通过它们,可以看到历代国家机关的组织管理的结构形式,职、权、责、利的划分及其整体运行机制。
本书1994年曾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出版后深受各界好评。随着十多年来史学研究特别是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深入和细化,编委们对古代官制的认识也逐渐深化,遂决定对该书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着重于适度增删、补正和订正:适度增删包括增补若干必须增补的新条目及删除立目不当或重出的词条;补正工作包括重撰条理不够清晰或内容有严重缺陷的词条,酌加补充或更新内容不够完整的词条,以及订正释文中不够准确甚至错误的用词、描述;订正工作包括修正词目及改正词目中的错字、顺序,更包括清理技术性瑕疵,如查核校正引文,改正标点符号、错讹字、地名、年代等达上万处。
编者简介
张政烺(1912-2005),著名史学家,在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领域有极高的造诣。郭沫若誉之为中国史学界的“活字典”。
吕宗力,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现为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博士生,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03
《军功爵制研究(増订版)》
?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关于军功爵制的“封箱”之作
?对军功爵制的产生、发展、演变及衰亡的过程的研究
朱绍侯 著
ISBN:978-7-100-14983-9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定价:120.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1980年曾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30年间经过三次修订,此次是本书第4次修订,作者已年过90,这也是他关于军功爵制度的集大成之作。此次增订,是作者经过认真详细的审读,发现《军功爵制考论》中确有失误和用词立论不准确之处。如对军功爵废除时间问题、对秦时通侯有无封国问题,等等,在本次修订中,作者都做了更正和详述。作者提出,过去在军功爵制研究中所提出的意见和论点,都以本书为准;本书的出版,可谓是作者对军功爵研究的“封箱”之作。
本书是作者关于军功爵制度的集大成之作。军功爵制就是根据军功的大小赏赐不同数量的田宅和不同爵位的制度,它萌芽于春秋,确立于战国,在新兴地主集团与宗法贵族争权斗争中,在秦统一六国战争中,曾起过积极促进作用。本书根据历史文献和秦汉简牍,对军功爵制的产生、发展、演变及衰亡的全过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
朱绍侯,1926年生,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历任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史学会会长。曾主编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出版过《军功爵制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军功爵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军功爵制考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等著作。
04
《大一国文读本》
?著名史学家来新夏先生逝世前曾二次撰文,
呼吁以本书为教材增设“大一国文”课
?本书繁体直排,不加标点,字距、行距偏大,
便于读者自行句读,为传统古文训练之良法
陈垣 编
陈智超 导读
ISBN:978-7-100-11921-4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6年7月
定价:50.00元
内容简介
《大一国文读本》是由陈垣先生任辅仁大学校长期间自选、自编、自校的稿纸钞本《国文读本》和各年度《国文读本》以及所附《论孟一脔》合并而成,由其哲孙陈智超先生整理修订并导读。该书既选取了《春秋》《左传》《史记》《汉书》等经史名篇,又有韩愈、柳宗元、刘知幾、三苏、归有光、顾炎武等名家的书序、政论文和散文等。该书繁体直排,不加标点,由读者自行句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和古文根基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陈垣(1880-1971),广东新会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南宋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陈垣先生在史学界声望极高,与陈寅恪先生有“南北二陈”之誉。
陈智超, 1934年4月生于上海,陈垣哲孙。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至明代历史、历史文献学,代表作为《解开〈宋会要〉之谜》。
05
《史籍举要(修订本)》
?史学入门必备
?完整保留柴德赓原著
柴德赓 著
ISBN:978-7-100-11484-4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定价:48.00元
内容简介
《史籍举要》(修订本)主要是依据著名历史学家柴德赓先生在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讲授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一课的手稿和部分讲义整理而成。本书主要目的是使高等院校历史系和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有志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青年,在自己能够初步阅读中国古代史料的基础之上,对中国古代史籍有一个大致的掌握,从而能够较快进入历史学习研究的阶段。本书按类将中国古代史比较重要的历史文献作了介绍,对史籍作者及其时代、史料来源及其编纂方法、优缺点及其在史学上的地位、注解及版本等做了详细的梳理。同时,也在其中穿插了搜集史料与整理史料的基本方法。对于初学者以及研究者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柴德赓(1908-1970),字青峰,浙江诸暨人。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民国时历任辅仁大学历史系教授、白沙女子师范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柴先生的一生,有将近四十年从事于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是陈垣史学的主要传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柴先生的著述和讲义得以不断出版,有《史籍举要》、《史学丛考》、《资治通鉴介绍》等。
06
《中国古代史学史》
?梳理中国古代史学史的论著
仓修良 著
ISBN:978-7-100-19633-8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19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梳理中国古代史学史的论著。作者以历史时期为经,将史学起源至清末史学的发展演变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编中国史学的起源和战国秦汉间的史学,详述此时段史学起源、古代史官、先秦史著,等等;第二编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汉魏六朝史学,汉魏六朝时期纪传体、编年体等史著获得极大发展,作者探讨此时期史学蓬勃发展的背景、条件,全面展现汉魏六朝时期史学发展;第三编主通明变的唐宋元史学,史学的自觉自唐刘知幾始,本编中作者从史馆、史学、氏著、史学思想四个方面展现了主通明变的史学自觉;第四编具有启蒙色彩的明清史学,六经皆史、经世致用史学思想出现,清初新学风影响所及深远,史学走向学理上更加独立成熟的发展阶段。
作者简介
仓修良(1933—2021),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浙江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兼职教授等。毕生致力于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方志学、谱牒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07
《中国史学史举要》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历程的普及读物
瞿林东 著
ISBN:978-7-100-20307-4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定价:19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史学爱好者的介绍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历程的普及读物。凡九章,从史学的兴起、“正史”的创建、史学的多途发展、史学发展的新转折、通史撰述和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多民族史学演进的深入、史学走向社会深层、史学的总结与嬗变、史学在社会大变动中的分化九个方面阐述了自先秦至20世纪初年中国史学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各发展阶段上的面貌与特征,内容翔实、丰赡,尤其对中国史学之理论成就的发掘与阐释,用力甚多,特色鲜明。全书结构严谨、新颖,于横向上把握历史发展与史学发展的关系,于纵向上揭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二者紧密结合,风格卓尔不群,脉络井然有序,凸现出各相关历史时段之史学的独特风貌与发展趋势。本书新意颇多,文风平实,叙述流畅,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便于读者阅读和埋解,对全面认识中国史学面貌与继续探索这个领域多有启迪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瞿林东,生于1937年,安徽省肥东县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副会长等职。师从白寿彝先生,长期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方面研究,在中国史学史领域颇有建树,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史纲》《中国史学通论》《中国史学史教程》等。
来源: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转自:“书斋里外”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