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大离谱!论文“撞衫”,11篇不同高校论文中竟出现同一块桌布....

    阅读: 2022/3/1 14:49:30

    撞衫不可怕,最多是尴尬,可是论文“撞衫”,就是件细思极恐的事情了......

    日前,Retraction刚刚报道了一起匪夷所思的事件——6 个不同单位的作者,在 6 篇论文中,疑似用了同样一把尺子作为标尺。

    最近,同类事件又被扒出!“撞衫”论文数量不仅增加,作者涉及单位甚至有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

    其中一篇论文,直接把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拼写成了“山西中医药大学”(陕西Shaanxi ,山西Shanxi),这些迷惑操作着实令人摸不着头脑。

    时隔2年多终被撤稿

    11篇文章重复使用标尺及桌布

    2018年2月8日,陕西中医药大学朱振宁(音译,Zhu Zhenning)在Bioscience Reports 在线发表题为”HOTAIR contributes to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cervical cancer via targeting miR-23b/MAPK1 ax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确定了HOTAIR发挥其致癌作用的新途径,并为HOTAIR在宫颈癌预后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分子基础。

    2021年6月8日,该文章被撤回,主要原因是该文章的实验样品,标尺及桌布在其他多达10篇文章出现重复使用,同时作者没有回应编辑的询问;另外,作者的单位是陕西中医药大学(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却拼写成了山西中医药大学(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在收到读者的通知后,应主编和编辑委员会的要求,本文将从 Bioscience Reports 中撤回,提醒编辑委员会注意图 2C、3C、5E、6J 和 7A,其中包含重叠数据和图像与其他几个出版物的重复。

    已就撤稿事宜与作者联系,但作者未回应杂志社的询问和提出的担忧。鉴于所提出问题的严重程度,编辑委员会支持撤回该文章的决定。

    ▼

    Retraction编辑部发现,该文章使用的桌布与其他10篇不同单位的作者使用的桌布高度相似,具体情况如下:

    [1] 陕西中医药大学,Bioscience Reports ,图7A(已撤稿)

    [2] 武汉大学,ONCOLOGY LETTERS ,图4A(已撤稿)

    [3] 浙江台州市立医院,Oncology Research ,图6A(已撤稿)

    [4]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图8A(已撤稿)

    [5] 榆林市中医院,Oncology Reports ,图6A(已撤稿)

    [6] 郑州大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图6A(已撤稿)

    [7] 中国医科大学,Oncology Research ,图7A(已撤稿)

    [8] 山东聊城市人民医院,Oncology Research ,图6A

    [9] 兰州大学,Oncology Research ,图7A(已撤稿)

    [10] 同济大学,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图4A

    [11] 西南医科大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5A(已撤稿)

    另外,Retraction编辑部也发现,该文章使用的样品,也与其他文章的样品/曲线出现重叠:

    以上这些论文逃不开典型的“论文工厂造假”案,共享数据,高通量造假被论文工厂里的写手们运用地淋漓尽致。

     

    论文工厂“产品”将难以遁形

    知名打假学者伊丽莎白·比克 (Elisabeth Bik) 的团队在近几年爆出了太多离奇的论文造假案例,揭露了一个又一个论文工厂的造假套路,编辑在对论文进行初审时可以多多留心一些论文工厂的流水线作品的既定套路,以减少这类论文被顺利送审的情况。

    来源:比克的博客

    此外,随着打假软件的开发和普及,出版商应该充分利用机器学习的火眼金睛,让上述这种形式的共享式造假在未来难以遁形。

    这也为难了不少学术期刊,从论文见刊到发现造假问题,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精力去检索证据。某些学者总想抱着侥幸的心态“放手一搏”,然而因几篇论文获得荣誉只是一时的,但凡被发现后撤稿,造假的记录却是无法抹消的,这样的行为确实值得三思而后行。

    参考消息: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C82CBF06CBC089FD17F13AD0D6D991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8F1A0DEF2CD94312A192DFB5FC0A51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75BD57FD7E618C0A6C526CD37933E8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C62C2340D99FBFD4D281E1A08CC2E3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5CBA406FB24BE1167C26D5968FC728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47AB6DC68D8842EE042188E777A926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27408000F3AA7E67434E201673888D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4A45C4A40257F91148F4FD9FA211D0

    本文来源:募格课堂整理自Retraction、丁香园、SCI论文投稿


    浏览(526)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都在抢论文第一作者,怎么解决?

    下一篇:社区化与全球化对教会的冲击与回应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