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学术圈大地震 | 35000篇中国学者文章因图片重复问题即将被撤稿,怎么办?

    阅读: 2022/3/30 10:22:44

    在知名学术网站Retraction Watch的首页,一篇标题为“35,000 papers may need to be retracted for image doctoring, says new paper”的文章一直被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关注并评论,该文章称大约有35, 000篇论文可能因图像重复而被杂志社撤回,其中大约80%是中国学者论文,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学术打假人Elisabeth Bik。

    图源:Retraction Watch

    Bik博士及其团队发起了PubPeer基金会并建立专门的学术打假评论网站(https://pubpeer.com/)。2009~2022年期间,Bik博士及其团队在PubPeer网站上评论存在学术造假嫌疑的论文已多达数十万篇,平均每年曝光1万余篇,中国、美国、日本、伊朗、印度是曝光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绝大部分论文来自生命科学领域。

    仅近五年(2018年-2022年),通过PubMed检索发现中国学者累计被撤稿的论文数量就多达1093篇,有趣的是,其中848篇论文来自于中国医院的医生论文,撤稿比例刚好占了约80%(848/1093)。

    2021年的撤稿数量更是近五年最高,全年撤稿数量多达434篇。随着Bik博士及其团队的不断施压,各大出版集团频繁开始集中撤稿,近期PubPeer网站披露的主要撤稿杂志包括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RSC Advances、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OncoTargets and Therapy、Bioscience Reports、Cancer Biotherapy and Radiopharmaceuticals、Medical science monitor、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Oncology Reports等著名“水刊”。相信2022年撤稿数量还会迎来一个高峰,预期也会超过2021年,再一次刷新历史记录。

    中国学者撤稿论文(1093篇)

    中国医生撤稿论文(848篇)

    以下总结了6种典型类型PubPeer网站上导致论文被撤稿的常见的学术造假质疑类型:

    类型1:【重复使用】

    类型2:【PS痕迹】

    类型3:【视野重复】

    类型4:【拼接重复】

    类型5:【人工手绘】

    类型6:【跨课题重复】

    如果自己的论文上线出版后重复了怎么办?如何规避被撤稿?不要慌!推荐一个百试不爽的方法:勘误+致歉!

    ?【勘误成功案例1】

    2021年,PubPeer曝光武汉大学舒**团队在Virology 发表题为《DDB1 is a cellular substrate of NS3/4A protease and required for hepatitis C virus replication》的研究论文,涉嫌重复使用;2021年2月8日,该团队更正了相关的,并在勘误声明中解释:该文章包含无意中滥用了免疫染色图像(重复使用)。本文的结论不受影响。对于这些错误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勘误成功案例2】

    2020年韩国Young Hee Lee院士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的文章《Layer-controlled single-crystalline graphene film with stacking order via Cu–Si alloy formation》被PubPeer质疑重复使用。随后,Young Hee Lee院士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正式发表勘误,对原论文中出现的几个错误进行更正,解释原因:因为数据被错误地保存了两次,不小心就放错了

    ?【勘误成功案例3】

    2021年郑州医科大学王*在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CircNOL10 suppresses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by sponging miR-767-5p to regulate SOCS2/JAK/STAT signaling》被PubPeer质疑Transwell重复使用。随后,该作者团队立即联系杂志社进行了勘误(解释理由:排版错误),但PubPeer再次质疑克隆形成实验重复,后续作者团队进行了二次勘误。

    最后,小编给大家安利一个完全免费!功能超强的查重平台:D-Lab实验重复检测系统!

    D-Lab是一个有趣味、有创意、有内容的科研实验技术分享平台。聚焦生命科学,服务中国医生,推动中国生命科学科研技术创新发展!为了帮助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科研人员规避论文重复问题,避免论文被PubPeer曝光和杂志社撤稿,搭建了一个完全免费、功能强大的【D-Lab实验重复检测平台】(http://www.ylxslab.com/手机端+电脑端均可使用),平台倡导的理念:坚持学术底限,拒绝重复,规避论文撤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61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披荆斩棘”的CRF该如何在EDC平台乘风破浪呢?其实只要6个模块就够了

    下一篇:你写的文献综述,充其量就是个“文献综抄”!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