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3/30 14:57:43
寒假已经结束,马上将要迎来各大高校的“复试季”!!
可是,仍有一部分小伙伴还在苦等着伯乐的“召唤”,甚至至今都没收到任何“好消息”……究竟该怎么办?是继续苦等,还是及时做出调整呢?
请听小博详解。
01
“事故”现场
“没有好消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a 全军覆没型
投报的申请材料全都石沉大海,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进吧!已经被那么多学校否定了,无路可走;
退吧!经历了失败,无论找工作,还是暂时当一条社会咸鱼,都没有勇气。
b 喜忧参半型
喜的是总有一些学校为自己打开了“绿灯”,有机会实现读博目标;
忧的是将自己“拒之门外”的院校中,有自己心中的Top1/2,难免产生悲观的情绪,对其他学校将要进行的复试,鼓不足干劲。
c 苦苦等待型
最让人揪心的一种情况,广投了“材料”,但是学校迟迟未公布初审结果。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02
该怎么办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这几种情况,首先应该深挖原因,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
全军覆没型
原因一:个人能力欠火候
具体表现为:
教育背景方面,双非院校出生,所读专业也非该院校的强势学科;
个人成果方面,未发表论文或者论文数量/质量要求远不及报考院校的标准。
?对策:
“学术出身”是无法改变的,个人学术成果的不足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弥补的。如果对学校不挑剔,只求上岸,那么迫在眉睫之事就是快去捡“漏网之鱼”——还可以进行报考的院校。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