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打破985校史!她以独作身份投中顶刊,曾因换方向重读博士7年,科研之路也“坎坎坷坷”……

    阅读: 2022/10/24 16:43:48

    十年磨一剑,打破校史,以独作身份投中数学顶刊,甚至在中国都算是独一份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郇真的论文引起热议,迅速登上知乎热榜。

    更有网友指出,郇真老师曾因换方向重读博士7年!

    博士毕业后的科研之路甚至可以用“坎坷”来形容,来华科之前,郇真还曾在中山大学短暂待过三年,担任特聘研究员;期间仅有一篇Advances in Mathematics,也没有中基金项目,也有网传说是被提前解聘。

    从孤独蛰伏到取得重大科研成果,郇真的经历也激励无数科研人,厚积薄发,科研除了短平快,也有水到渠成,终得硕果!

    打破校史!

    投中数学顶刊

    10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发布消息,祝贺该中心郇真副研究员的文章“Representations of Lie 2-groups and 2-Vector Bundles”被数学顶刊 Acta Mathematica 接收。

    从公开信息得知,郇真副研究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苏步青院士之后第二位以独立作者的身份在被数学顶刊Acta Mathematica上发文的中国内地学者。

    这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建校以来,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数学顶刊Acta Mathematica上发文。

    郇真

    Acta Mathematica作为数学四大顶刊之一有多牛?

    Acta Mathematica由瑞典皇家科学院Mittag-Leffler研究所出版,旨在“发表数学各领域最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它是国际公认最权威的数学期刊之一,与Annals of Mathematics、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以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并称“世界四大顶尖数学期刊”。

    据了解,曾在Acta Mathematica发表过学术论文的中国大陆数学家有苏步青院士(1951年)、北京大学朱小华教授(2000年,与田刚院士合作)、南开大学张伟平院士(2014年,与麻小南教授合作)、湖南大学黄勇教授(2016年,与纽约大学E.Lutwak, D. Yang, 以及Gaoyong Zhang合作)北京大学田刚院士与首都师大张振雷教授(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方复全院士(2017年,与国外数学家合作)、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金龙副教授(2018年,与Semyon Dyatlov教授合作)、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薛金鑫教授(2020)、复旦大学王国祯副教授(2021年,与 B. Gheorghe 、徐宙利合作)等。

    也就是说,过去中国大陆地区仅有10篇文章(由中国研究机构完成)被录取,其中有6位作者都当选院士。

    由此可见,这篇以独立作者身份刊登论文的重量。要知道,在Acta Mathematica也是公认发表难度最大的数学期刊之一,要在上面发表一篇论文,难度远超熟知的Science、Nature和Cell等。

    曾因换方向重读博士7年

    据华中科大数学中心官网显示,郇真于200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2017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也就是说她的读博经历长达8年。

    据量子位报道,关于此还有一个小插曲,郇真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UB)时期,就已经处在博士研究阶段,只不过研究途中兴趣转向了代数拓扑学,于是就在2010年转到了UIUC(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而在UIUC,她在2016年就已经完成了博士论文的撰写。但在答辩结束后,在导师建议下为了让文章更具可读性和经典性,她对论文进行了一年的修改。郇真的博士论文足足有290页。

    经历漫长读博生涯,至今在郇真的个人网站上,其包括博士论文在内,有两篇期刊论文(2018年)和七篇预印本(2017年-2020年)。

    据悉,郇真曾在201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在中山大学短暂待过三年,担任特聘研究员。后转赴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工作至今。

    从郇真博士毕业后的经历来看,她毕业后的科研之路甚至可以用“有点坎坷”来形容,在中山大学聘职期间,其仅有一篇Advances in Mathematics,也没有中基金项目。

    但厚积薄发,投稿多年,其终中顶刊!据说该文章几乎是从博士期间就开始的研究,颇有点“十年磨一剑”的滋味在里面。

    在郇真因顶刊引起注意后,其也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描述了对数学工作的感受:

    其实我觉得一个数学工作者所面对的世界就像王尔德和安徒生的童话中的一样:残忍、世俗、与你毫无共情的现实世界,以及永远怀揣着童话般梦想的主人公,而因为他们与现实格格不入,因此结局经常是悲剧的。

    《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如果按照世俗的思路,不坚持对王子的爱恋,她也许能在上流社会过得很好。

    《快乐王子》中的王子和燕子,因为坚持美好的内心,最终被冻死。

    《西班牙小公主的生日》里爱慕小公主的小矮人,意识到自己在美丽的公主眼里其实是非常丑陋的怪物,她的每次微笑都是嘲笑,而不是喜爱,于是理想破灭,痛苦地死去。

    《野天鹅》里的公主如果不坚持救自己被变成天鹅的哥哥们,不一直编织奇怪的蓖麻衣服,每晚去巫婆聚集的墓地采集蓖麻,也不坚持做一个哑巴,她会一直是一个表现正常的王后,不会被怀疑,被诬陷,甚至能一直幸福地生活下去。所幸的是,最终,她在行刑前证明了自己——虽然蓖麻衣服还没有织完,还差一个王子的胳膊。这就像我们想做的research在终结前(比如失业前,一无所有之前)其实并没有完成,即便我们耗尽一生。

    而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其实并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付出了多少,从他们的角度,我们多多少少是很奇怪的人。

    没有按照主流的想法去走学术之路,而是坚持热爱,终获成功!郇真的这番话,也让无数科研人动容。

    蛰伏是成功的人生不可缺少的阶段,没有这一阶段,也就没有惊蛰,没有腾飞。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能够沉寂下来,学会忍耐,练就一身基本功。蛰伏一则是为了等待时机;二则蓄积力量。积聚之后,一旦等到时机,就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

    唯有如此,才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做原创性的工作,做不一样的工作,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哪怕曲折艰险,哪怕充满荆棘。

    或许别人读博是发文章毕业,我们读博是什么文章都不发表还比别人花更长的时间“耗”在实验室。但是,那些能一边流泪一边坚持的人,去做值得的事,又何尝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转自:“投必得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9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论文写作宝藏工具推荐!署名、摘要、图表的这些要点,你都知道吗?

    下一篇:科研绘图必备的专业科学图像库,无版权风险!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