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高校回应!6.58影响因子SCI一作考生研究生复试331逆袭390

    阅读: 2022/4/2 10:00:43

    来源:科研交流整理自微博、知乎作者李昂、知乎匿名用户、生物学霸

    近日,一份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复试结果名单引起了网上广泛争议,甚至登上热搜。

    其中第一名初试成绩是390分,第二名的陈鑫初试成绩是331分,到了复试,陈鑫考了90.88分,远高于初试成绩第一名同学的77.93分。

    为此,陈鑫拿到了唯一的录取名额。

    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全国最知名的医学院,331击败了390,陈鑫走后门的传闻甚嚣尘上,更有人传播他是济宁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陈廷之子。

    在寒门和贵子这两个词的漩涡中,陈鑫事件愈演愈烈,很快,舆论聚焦在陈鑫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一篇影响因子6.58的SCI论文上。

    这似乎为陈鑫弯道超车找到了最好的理由——影响因子6.58的一作,甚至已经达到了一些硕士、博士的毕业要求,论文水平之高可见一堪。

    但是仍存在质疑声,有网友更发现,在复试名单的成绩中,陈鑫的英语成绩只有47分,考研英语分数这么低,怎么可能发SCI?

    舆论的恶意愈演愈烈,铺天盖地的辱骂和质疑声向着陈鑫涌来。

    学校连夜启动调查程序,3月31日晚,北京协和医学院招生处发布了对于网传“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331逆袭390”的声明。

    经核查,复试程序符合规定,未发现复试过程存在违规行为,考试成绩有效。当晚19时许,济宁医学院辟谣拟被北京协和医学院录取的该校学生陈鑫为该校教务处处长陈廷之子。

    同时,陈鑫的发小匿名发文,贴出了去年到今年出成绩之后的聊天记录,以及陈鑫区别于网络上描绘的成长经历。

    关于陈鑫的家庭环境

    初试成绩刚出

    陈鑫与发小关于论文的聊天

    331分如何逆袭?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复试方案为初试、复试各占50%,通过公示的初试成绩390折39,331折33.1,在初试成绩上391分的同学只领先六分,而复试成绩90.86折45.3,77.93折38.9,拉开了高于六分的差距。

    明显在复试过程中专家的提问以及考生的回答和表现,使考官内心的天平偏向了陈鑫。

    至于陈鑫的复试成绩,则与本科期间的科研经历密切相关。

    有网友挖出陈鑫在发SCI之前,在丁香论坛咨询论文的过程

    结合陈鑫咨询论文以及发小爆出的聊天截图,都可以看到他清晰的人生规划以及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努力和用心。

    从导师的角度看,第一作者的影响因子6.58分的SCI论文,的确是可以抹平初试100分的分差。

    确切的说,是因为我国的考研分数,并不能完全刻画考生的科研能力。导师带学生,实际上是带着学生开盲盒。往往到研究生的第三年,导师才能判断学生适合不适合做科研;而学生也才能判断自己适合不适合做科研。

    这是两年时间成本,外加试剂、研究生名额等等。如果学生有了实验室经历和文章发表经历,那么已经可以判断这个学生适合不适合实验室生活了,能不能做基本的实验和观察。降低了实验室运营风险。

    很多实验学科,动手能力非常重要。一个实验熟手,对实验室的价值更大。而一个高分学生,并不意味着动手能力也强。而影响因子6.58分的SCI论文一作,至少是个实验熟手。

    因此,如果本科在decent期刊上,发表像样的一作论文,考研只要上线,基本上就碾压所有没有论文的对手了。

    夜郎自大是无知者,是好辩者的天性

    此次低分逆袭高分的事件引起了网络上的议论纷纷,其中不乏对于陈鑫本人的质疑以及各种造谣污蔑。

    有网友翻了翻去年该专业录取数据,初试373的同学a复试80.86,初试337的同学b复试88.57,初试296的同学复试88.71,可见初复试分数没有直接关系,最终初试337的人总分比373高,与今年类似的情况。

    其实考研初试和复试本来就是同等重要,初始成绩能反映一部分你的所学,复试又是对你另一种的考察,初试高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上岸。

    就复试而言,科研经历,优秀的本科成绩,获奖都是加分项。陈鑫同学凭借自己的努力被心仪的院校录取,协和医学院通过公平的选拔吸收了潜力无穷的学子,他们都遇到了最合适的彼此。

    舆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众对于这个结果存在一种“不公”的揣度,在分数是唯一标准的固式思维下,大家难以接受“高分被淘汰”的思路。

    而放在陈鑫身上,有些人难以认同“大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相比而言,高分被逆袭,有背景,有人,学阀等等关键词风生水起,这种触动到大家最在意的公平的话语,很容易引起风浪。

    捕风捉影的事情挑起一众网友的情绪,也使很多人失去了理性。

    也是因为在过往种种“暗箱”新闻中,不公开、不透明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院校、政府的公信力。而此次陈鑫的故事,也让我们看见高校招生一定程度的“透明”,寒门学子也有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诚然,在复试阶段陈鑫确实表现出比390分同学可能更适合做科研的天赋,我们也不能否定初试390分同学的优秀,也祝福他能够有个好的调剂上岸的结果。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61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预审稿】-“放养”研究生,你的毕业论文我们来审

    下一篇:长江学者,拟破格提拔!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