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为什么导师不喜欢努力的学生?这个答案太颠覆了!

    阅读: 2022/4/2 10:26:57

    最近我读博的表妹小陈被论文折磨得快爆了,三天两头念叨着要放弃。

    她把改了第八次的论文交上去,结果还是挨了导师的一阵批斗:

    没有文献积累,不了解前人的学术成果;

    想当然,文章太空洞,结论下得过于潦草,缺乏分析讨论;

    举例单一,没有详细的数据支撑,不足以推出论点。

    收到邮件,她整整三天没出门。

    她不是个例,成千上万的科研人都要面对无尽的调研、反复修改的论文。

    难道就只有被虐的份吗?

    其实,掌握了下面这个”秘密武器“,你也是可以“反杀”的!

    01

    论文的痛,都是它惹的祸

    一篇论文好不好,全看有没有详实的文献支撑和数据、案例佐证。

    面对海量信息,如何快速搜集你想要的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陈向发过几次CSSCI的师姐求助。师姐反手甩了一个论文神器:Python。

    本来还不太了解,但看师姐演示后,小陈惊掉了下巴:

    ● 下载文献 ●

    最让人头疼的文献,用Python 3秒就能定位,5分钟一并下载相关领域的关键文章、重要作者和科研热点,追溯引证关系。

    ● 处理数据 ●

    有了Python调研数据就能自动整合成列表,便于查看筛选;还能自动清洗,一键剔除用不到的。

    ● 可视化图表 ●

    Python能把数据自动输出成折线图、三维图、直方图、嵌套饼图等规范高质量的图表,直观展示千辛万苦得来的研究成果,助力文章发表。

    ● 免费查重 ●

    用Python还可以实现免费查重,输入关键词即可抓取所有相关文献,再将搜索内容与文本比较相似度,准确率堪比知网。

    ● 资料爬取 ●

    当你想要各种资料,但烦于搜索的时候,只需要通过它来爬取,不到10分钟就能爬到了各种数据、文献、资料和优质文章,想看一些实验的相关资料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获取。

    缺选题、缺资料、缺脑筋的时候,拿这种方法来做论文和文章,瞬间就能实现有数据、有内涵、有深度。

    它还能爬取小众精致的 PPT 、简历、海报等模板等,只需要几行代码的事情,几千套PPT模板就自动下载到本地中。

    再也不用担心小组汇报的时候,PPT不够美观了。

    “怪不得师姐天天不慌不忙的,论文倒是发了好几篇。要是早点知道用这个查文献、做数据,我也不至于这么煎熬了!“

    于是,这位表妹迅速学起了Python。发牢骚的深夜语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她满是兴奋的动态:

    审稿专家那边过了,调整下格式就能发刊!

    我用Python搜集整合了许多导师需要的资料,她现在对我刮目相看;

    不仅导师夸我,同学们也来向我请教,成就感满满啊!

    听说,她用Python自动下载翻译了国外文献,截图发到校友群里,竟然有同学问她:能不能卖一份给我?

    △一键下载、自动翻译外文文献

    这从天而降的外快让她开心到不行。看来Python的确是个神器!

    02

    科研人,千万别打杂。

    很多人抱着一腔热血做研究,结果发现最痛苦的不是枯燥实验,而是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手忙脚乱。

    所以,掌握一个帮你打杂的工具太重要了。只有这样,你才能把精力集中在科研本身。

    近几年Python流行起来,也正是因为它在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方面实在强势。

    只需要几行简短的代码,它就可以:

    ● 网络爬虫,一键爬取全网公开资料

    ●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让观点更科学严谨

    ● 批量处理上百个Excel、Word、PDF文件

    ● 生成可视化图表,成果展示更专业

    ……

    每一个功能都非常适合科研人。

    △几千条论文几秒钟瞬间抓取

    不过,如果今天是你第一次了解Python,那么该有点危机感了。

    不仅中科院,将Python列入招聘条件和培训范围。

    △信息来自中科院官方网站

    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Paul Romer,也是Python编程语言的忠实粉丝。

    她表示:Python是最适合数据科学和统计学领域中的语言。

     

    看来,Python真的已经是新时代科研的趋势了,不会Python的科研人,可能连领域前沿成果里的数据模型都搞不清楚了。

    就连公务员、事业单位这种政府单位,现如今招聘中也需要掌握Python技术的人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数据时代,科研人想要如鱼得水,学会Python应当提上日程。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446)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结题审计指引(征求意见稿)

    下一篇:基金申请|截至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