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术资源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牛X!比Sci-hub更稳定的文献下载神器!

    阅读: 2022/4/6 14:24:45

    最近,有个粉丝发来他和导师的聊天,看完简直要心梗了。

    太真实了!过完美美的假期,又要时不时接收来自导师“突然的关心”。

     

    上次打开论文文档,还是在上一次——字数停留在800,完全没有头绪:

     

    谷歌、SCI-hub数据库反复横跳,想找点有用的文献真不容易。

    实验做得磕磕绊绊,总被批评遗漏数据指标。

    大神做的图表是艺术品,我用了七八个软件,做了个残次品。

     

    一篇文章,经二三批阅,提四五六点意见,早七晚八,写九条回复,却还是抵不过导师十分感动,然后退回…

     

    当然,这不算啥,因为你会经历几十个这样的循环。

    难道就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一键快进实验结果,解除无尽修改的论文循环吗?

     

    还真有!朋友小于最近和师兄偷师了一把,正好跟大家分享下他的心得。

    科研界也有“时间管理大师”?

    开学没几天,小于已经在实验室熬了两个大夜。吃饭碰到师兄,师兄问道,怎么一脸憔悴,黑眼圈都挂到下巴了。

     

    “师兄,没办法啊!导师让我发的那篇二区SCI,几乎难产了。”满面愁容的小于,拉着师兄开始大倒苦水。

     

    读研两年,前两个课题都夭折了,不是没有创新点,就是实验做一半做不下去,光是确定题目导师就把他快折腾趴下了。

     

    结果一上来搜集资料,他又遇到了坎:题目国内没人做过,不得不在浩如烟海的外文文献里翻找。他开玩笑,写完这个论文,都能当翻墙专家了。

     

    写论文时他更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寸步难行”,专业词汇像天书,自己英语太烂,基本靠有道翻译。

    千辛万苦写完初稿,老板撂下三句话,吓得小于差点没握住手机:

     

    重要文献缺失,没有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

    样本不够完整,导致结论分析的太浅显;

    图表绘制过于简单,连基本格式都不对。

     

    小于人都快写麻了,明明同一个师门,偏偏师兄就能发一作顶刊,还拿下了国家基金课题。

     

    “其实没你想的那么难~用一个工具辅助,根本不用这么麻烦。”

     

    师兄随后的一顿操作,直接让小于目瞪口呆。

    下载文献

    硕博期间,不仅要关心自己论文相关研究,还要经常帮导师找一些最新的热点文章。但不是外网数据库下载慢,就是找到的文献不全。

    师兄用Python代替手动查找,每天自动检索并下载文章,还能按照影响因子、分区、被引次数进行分类展示。

    外文精准翻译

    外文文献有一堆看不懂的专业术语,自己粘到翻译器里又费时,译文也读不顺。

    师兄就用Python搞了个外文文献的自动翻译,并且把翻译下载好的文件进行归类,存放到指定的位置。大大节省了自己去网站翻译的时间。

    实验数据处理

    为了录入实验数据,小于对着键盘敲了三天手都木了,稍不留神出错又要从头再来。

     

    结果人家师兄借助Python,自动录入整合成列表,3分钟就搞定;还能自动清洗,一键剔除用不到的。

    绘制图表模型

    统计作图是一篇优秀文章结论证明的关键,也是返工次数最多的地方。

     

    不管是简单的折线图、饼图,还是复杂的热图、富集图、火山图等,师兄都用一个Python打通关,并且能灵活调整,规范格式,大大缩短发表周期!

    批量提取PDF内容

    很多PDF中的文字,复制到word中总是会乱码,搞得小于焦头烂额。

    师兄灵机一动,几行代码写了个小程序自动转换,出来的结果完整又规范,省得自己手动后期调整。

    免费论文查重

    以前在各种网站花钱买审核字数,结果到知网一审——咔,又超了!

    这是因为每个库提供的论文资料都不齐全,而用Python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全网遍历关键词,再将搜索内容与文本比较相似度。

    怪不得师兄一篇接一篇地发文章,原来,是有Python神助攻啊!

    而自己,每天早出晚归实验室,东一榔头,西一棒,闷头写其实是件很不讲效率的事情。

    只有把无效、干杂活的时间降到最低,才能留出更多思考和优化论文的空间。

    席卷科研圈的科研神器

    小于好奇上网查了查,这才发现,原来Python在很多非计算机领域都有应用。

    纽约大学的量化金融、商业分析课程就将Python作为教学语言。

    浙江大学一位药理学博士自学Python分析数据,加速了抗肿瘤药物的研发。

    就连高校招聘研究助理,也在条件中明确表示需要掌握Python技术的人才。

    这么多领域都依靠Python来辅助科研,正是因为它能够:

    ● 快速从网站中提取数据

    ●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让观点更科学严谨

    ● 批量处理上百个Excel、Word、PDF文件

    ● 生成可视化图表,成果展示更专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说,Python的每一个功能都非常适合科研人。

    风变历时4年潜心研究了人类学习模型,推出了这款颠覆的编程教育产品,专为从0到1的新手设计。

    如果你正在看这篇文章,那恭喜你,你很幸运。因为你有机会体验,来自清华、港科技的认知心理学专家、腾讯技术专家精心打磨的,超有趣高效的编程课是什么样的。

    不用看冗长无聊的视频,每天抽出半小时,4天0基础就能入门。

    因为课程内容的专业、创新,风变在2021年更是荣获“2021 全球教育科技创新 TOP30”、“2021 年度「新职教」品牌”等7大荣誉。

    学完并通过考试,你就能获得南科大认证的《Python应用技术认证证书》,写到简历里还可以当做加分项!

    文献下载 数据可视

    Python轻松解决

    官网价156元

    前100名8.9元!

    ?????????

    短短的四节课程,就能让你:掌握3大数据类型、完成9个编程项目实操。

    以前学习一项技能,总是眼睛会了,真正用的时候,手还不是不会。

    但体验过它家的Python小课后,真的刷新了我对编程课的想象!

    颠覆传统认知:编程不敲代码,而是玩游戏

    每按一次回车键,就能弹出一次对话,一边刷灭霸,美国队长还能一百年学习,这是行业内的首创哦。

    曾经有学员说:一学起来就上瘾,连闯三关,太有意思啊!

    节省大量精力:不安任何软件,3秒进入页面

    课程对电脑配置没有要求,只需要浏览器打开即可,不用安装任何程序,3秒钟就可进入编程页面。

    不怕半途而废:助教全程陪伴,不懂就问

    每个班单独建群,由专属的班主任老师进行服务。遇到问题发群里,都会得到批改与反馈,老师都超积极耐心。

    文献查找翻译,快人一步

    实验数据处理,科学计算

    专业美观图表,统统搞定

    四天人工智能 Python入门体验课

    前 100 名 专享特价

    官网价156元 8.9 元

    每天半小时,科研新方式

    Q&A

    Q:学习方式是怎样的?

    A:风变编程为交互式学习模式+微信群分享+助教辅导陪伴。

    学习时间很灵活,可反复学习。

    班级群每天有干货讲解和答疑,错过可以集中回看。

    Q:报名后如何进群?

    A:报名后,根据指引添加助教老师,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安排你加入最合适的班级学习,请耐心等候~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537)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资源】Audition从入门到精通全套视频课程

    下一篇:5分钟做出《Cell》顶级Figure1,流程图绘制技能包绝了!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