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颜宁谈为何选择深圳:一拍即合!我麻溜地向普林斯顿递了辞职申请

    阅读: 2022/11/14 17:17:32

    颜宁再次全职回国,这一次坐标深圳。

    近日,颜宁亮相深圳,亲自官宣:

    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回到深圳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出任创始院长。

    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各界关注,登顶微博热搜。

    不少教授学者都第一时间转发消息:

    还有广东网友恍然大悟,表示怪不得有那么多大佬关注深圳医学科学院。

    更多的网友则表示出了期待:

    深圳医学科学院,究竟有何来头?颜宁此番归国又将在哪些方面施展拳脚?她又为何会选择深圳呢?

    麻溜地向普林斯顿

    递交了辞职申请

    在现场直播的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颜宁说:“深圳向我伸出了橄榄枝,简直是一拍即合。于是我麻溜地就向普林斯顿大学递交了辞职申请。”

    并且颜宁表示“她为实验室的现有成员做了妥善的安排。在不久的将来,我就会全职回国,协助深圳来创建一所集科研、转化、学生培养、经费资助等若干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圳医学科学院。”

    而此次回国,也是颜宁的第二次全职回国。

    颜宁本科毕业于清华,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师从知名结构生物学家、现任西湖大学校长的施一公,从事细胞凋亡研究。

    2007年10月,颜宁刚结束了在普林斯顿的分子生物学系3年左右的博士后研究。在赵南明教授的邀请下,颜宁回到了她本科的母校清华大学,任医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那一年,她才30岁,也成为了当时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

    颜宁在清华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为:

    2014年,她带领团队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

    该成果在Nature上发表后,立刻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盛赞,众多科学家称此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Brian Kobilka评价:

    要针对人类疾病开发药物,获得人源转运蛋白结构至关重要。对于GLUT1的结构解析本身是极富挑战、极具风险的工作,因此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2016年,她被《自然》杂志评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之一,2017年入选中科院院士候选名单,为最年轻候选人。

    2017年5月,颜宁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并于201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2年,颜宁再次选择全职回国!

    为何选择深圳?

    颜宁用三个梦想串联起她多年来逐梦科研的历程。

    2007年她回到清华大学执教,实现了自己回母校任教的梦想,2017年被聘至普林斯顿大学,实现了自己第二个职业梦想,即做出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马上,颜宁将选择清华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之间的地方,也就是深圳。

    为何选择深圳?

    颜宁提到,她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将梦想一一实现,是因为始终处在最适合做科研的环境里,几度获得了以人为本的经费支持。

    她又梦想能够复制延伸这份幸运,让更多的年轻人也可以持续地去享有这个幸运,让他们能够依靠内在的驱动力,而不是外界的诱惑,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去挖掘、施展自己最大的潜力,从而去做出更多的真正原创性的发现。

    深圳正好为颜宁实现新的梦想提供了平台支持。她说:“就在此时,深圳向我伸出了橄榄枝,简直是一拍即合。”

    颜宁表示最开始她对是否选择深圳有所顾虑,她担心在深圳可能太累,很可能就会挤占了梦想与灵感的空间,弄不好反而限制了创新。

    然而深圳用城市的另一面征服了颜宁,她说:“但当我真正来到这里,在周末可以在马峦山爬山,去茅洲河划船,去金龟村自然书房,在醇香的咖啡中,在精美的甜点旁边去安静地读着书,我看到了深圳宜居的那一面。”

    所以现在她更同意深圳的另外一个称谓——梦想之都。

    颜宁也谈到她的新方向,“我的梦想就是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10年、20年之后。

    在世界生物医药的版图上,深圳将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那个时候,希望当大家说起生物医药的大湾区,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半球的这里。”

    深圳医学科学院

    建设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院

    那么颜宁要协助创建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又是什么来头呢?

    据深圳发布报道,深圳医学科学院由市政府设立,登记为市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

    理事会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决策机构;院长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法定代表人,面向全球招聘,由理事会聘任,实行任期制。

    据透露,深圳医学科学院将按照全新机制的要求,主要建设“四平台一智库”,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也就是说,深圳医学科学院是一所国家支持建设的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院。

    所谓“全新机制”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定位新。

    就是说,深圳医科院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研究机构,按官方说法,它更是一个“组织科研的科研组织”。

    其核心功能,一要承担医学科技研究方面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另外,还要引领深圳医学科技发展。

    为此,深圳市政府还设立了“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委托深圳医科院进行专业化管理。

    其二,是机制新。

    不定编制,不定级别,自主设岗,遵循理事会治理、学术自治原则。

    对包括院长在内的科研人才,实行市场化薪酬、社会化用人制度。

    去年9月,深圳卫健委就曾发布过一波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岗位人员的招聘。

    机制新不止体现在人事方面。深圳医科院虽然登记为深圳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但本质上是一个法定机构,实行“一院一法”。

    具体来讲,就是政府会出台《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办法》,可以不用顾及传统事业单位的体制,依法自主办院。

    那资金又从哪来?

    三部分组成:政府专项资助、社会资助以及转化收益。

    首先是政府专项资助,这就是上文提到的“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今年5月份释出的文件中显示,2022年政府为其预算拨款2848万元。

    同时,深圳医科院还会设立联合基金、接受慈善捐赠、引入风险投资,逐步探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引导基金”。

    此外,医科院的另外一大资金来源便是药物、器械的转化及生产,转化而来的收益直接反哺给自己。

    关于深圳医学科学院未来发展规划,总结下来有两点。

    第一点是聚合资源。深圳医学科学院就相当于一个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解决国内医学科技资源配置分散的问题,避免资源交叉浪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

    第二点是帮助转化科研成果。深圳将允许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入股”,在转化项目中持有股份,直接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提高转化积极性。

    此外,深圳医科院还将通过天使投资等形式,“入股”转化企业,逐步从单一科技研发向科研产业混合体过渡。

    据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消息,深圳医学科学院将在2025年基本建成。

    颜宁也谈到:

    “深圳医学科学院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把研、药、医紧密结合在一起,打通从病床到实验室,再到制药公司,最后回到病床这样端到端的顺畅联系。

    希望深圳医学科学院不仅能够产生若干原创的科研突破,还能探索一个科学合理的机制,在保障科研人员术业有专攻。

    专注科研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家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

    归去来兮!

    我们也期待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来源:募格学术、量子位、深圳发布、南方+、人民日报、微博、深圳商报等

    转自:“百度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0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南开大学药学博士,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40,捐出14万奖金

    下一篇:大学最惨专业,生化环材看了都沉默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