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我的第1个博士生,反而“教导”了我

    阅读: 2022/11/29 13:51:52

    有人说,导师和博士生之间,总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点击领取20+专业核刊发文全景图)

    从互相瞧不上到彼此成就?!原来,导师们和“开山大弟子”之间是这样“相爱相杀”的……

    01

    裴端卿:我的第1个学生转学了

    ▲裴端卿和西湖大学团队成员

    招收人生中第一个学生是在1996年,那时我刚到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规模很小,只有一位技术员、一位博士后和一位博士生。

    但是,后来这个学生转学离开了,我感到很惊奇,至今都想搞清楚为什么。

    ↑扫码领取200+份高校硕博学位论文模板↑

    那是我第一次单独带学生,回想起来确实有些难,在他的身上花的时间不够多;当时刚当上助理教授,会逼着自己多做实验,多写文章。

    一开始,在新的实验室里我也没想清楚要做些什么,都是自己摸索着来。后来,我再招学生的时候,会比较强调价值观。

    我教书已经有25年,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带得比较成功的学生,首先会跟他们交流价值观,为什么要做这个,为什么要进我的实验室。

    这是人生中的第1个博士生教会我的。(点击领取科研论文资料包)

    02

    王鸿飞:我的第1个学生“背景”并不好

    ▲王鸿飞与学生饶毅,及自己博士导师Kenneth Eisenthal的合影

    我的第一个博士生是饶毅,是的,和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之一、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同名同姓。

    饶毅是专科学校毕业的,在华中师范大学修了同等学历硕士,然后来考了中科院的博士生。我当时32岁,而他30岁。

    ↑扫码领取SCI论文各部分写作技巧↑

    其实我对饶毅的指导,就是和他一起讨论具体问题,包括每周一次的组会,会讨论实验室的进展、相关的文献和下一步要做什么。

    而对他,我的心态很矛盾,因为他不算“背景好”的博士生,在年龄、学历、英文水平上都不怎么理想。

    一方面,我想鼓励他,因为判断他在科研能力上没有问题;但另一方面,万一我鼓励了半天,他还是不成功,那要怎么办呢?

    于是,我一直跟饶毅说,你要自己选择你想做什么。

    现在,他成为了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助理教授,独立做的工作非常漂亮——而独立做的研究工作好不好,才是我们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好”的标准。(点击领取30节SCI论文写作课程)

    这是我的第1个学生教会我的。

    我一开始做博导招到的学生,背景都不是特别“好”,但这对于年轻博导来说是“最好”的一件事。

    因为你只有把一个愿意学习的人教得更好,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老师。

    03

    黄嘉兴:第1个学生的“强迫症”

    让我们发了大文章

    ▲黄嘉兴和他的学生们

    ↑扫码领取核心期刊目录汇总↑

    我在西北大学带的第一批博士生中,有一位是来自韩国的男生,他在LG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年纪比我还长一岁。

    也许是在工业界工作时养成的习惯,也许是因为服过兵役,这位男生做什么都很井井有条:实验台上的东西分类整理;实验记录也工工整整,尤其是数据整理,记录得非常细致;每周1次的讨论中,他可以拿出过去每一天的实验日报……

    相比之下,在早期,我更偏爱在自由奔跑中寻找方向,并不拘泥于形式和细节。

    显然,我很不适应这种风格,甚至直接告诉他“没必要这么做”,但后来事实告诉我,每个学生身上,都有比导师厉害的那一面。(点击领取200篇论文写作范文)

    当时我和他正在共同推进一个关于纳米材料合成的课题,专注于一种化学合成的路径和方法,我基于过往的经验认为,可以暂时“放过”一些中间步骤,快速试错。

    可是做到后面发现,我们的方法是可以从一个单一的产物延展到几个系列的产物。过去一段时间的即时实验数据就变得非常重要。

    我很庆幸我的这位学生没有放弃他的数据整理风格,是他身上的这个闪光点帮助我们高效地完成了课题。

    后来,我们发了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将原本需要几篇文章解决的问题“浓缩”在一篇中讲明白了。

    转自:“学术论文指南”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3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学术论文写作实用篇:从“炮灰”到“大佬”的进阶史

    下一篇:课题一直做不出来,面临延期!研究生阶段课题研究一般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克服?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