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术会议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2022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会议综述

    阅读: 2022/11/30 13:59:3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美术理论和美术史研究繁荣发展,由天津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联合主办,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处、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承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协办的“2022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于11月18日上午9:00在天津美术学院开幕。

    开幕式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鹤,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璐,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刘茂平通过线上形式为大会召开送上贺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美术观察》主编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杭春晓通过线上形式参加会议。天津画院党组书记李林河,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杨惠东,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李毅峰,天津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张福有,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天津美术学院相关处室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系部主任、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线下参会。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致辞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鹤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致辞

    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璐致辞

    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刘茂平致辞

    本届大会的主题“东方色彩:观念与技艺”,即围绕东方色彩的观念体系与用色技艺展开研讨,探究两者的互动逻辑及内在动因,发掘东方色彩的经验智慧,以贡献于当今社会生活。基于历届色彩年会建立的学术交流机制,本届年会将继续选择日本作为专家邀请国,中日两国专家学者将在往届年会基础之上,围绕东方色彩进行更加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本次年会论文成果将结集为《2022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正式出版发行。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杭春晓线上致辞

    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致辞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美术观察》主编牛克诚线上致辞

    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主持开幕式

    线上线下领导嘉宾在会场合影

    “2022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津外专家通过视频直播宣讲论文并与现场互动。广大师生听众通过线下参会和网络观看视频直播的形式参加年会活动,并与授课专家交流互动。

    “2022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

    第一场

    主持人:孔德平(中国艺术研究院)

    评议人:宋建明(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五色系统与时空逻辑

    主讲人:彭 德(西安美术学院)

    “月令”与色彩——“五色”系统形成研究

    主讲人:肖世孟(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观念折叠:中国色彩的宇宙模型与生命意识

    主讲人:陈彦青(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审美观察方法的流变——来自古代绘画遗存中色层相叠的当代启示

    主讲人:张 乐(西安美术学院)

    第二场

    主持人:刘 佳(中国艺术研究院)

    评议人:彭 德(西安美术学院)

    试探“灵性”思维在中国传统色彩之美的显现

    主讲人:宋建明(中国美术学院)

    华夏之蓝——古代艺术品中的石青颜料

    主讲人:王进玉(敦煌研究院)

    关于使用黄铜的日本装饰经

    主讲人:[日本]早川泰弘(东京文化财研究所)

    当代青绿画家研究一则——许俊青绿山水的文化解读

    主讲人:王文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第三场

    主持人:刘金库(天津美术学院)

    评议人:赵栗晖(天津美术学院)

    技法与借鉴——大重彩画的构想

    主讲人:金 瑞(中央美术学院)

    论金属金色的多重绘画审美表征和应用

    主讲人:许敦平(广州美术学院)

    近现代海上画派花鸟画色彩基本规律探究

    主讲人:叶 芃(中国美术学院)

    现代山水画中色彩的运用与转换——以石鲁、白庚延山水画创作为例

    主讲人:李旭飞(天津美术学院)

    第四场

    主持人:邢莉莉(天津美术学院)

    评议人:叶 芃(中国美术学院)

    从隋唐石窟壁画洞见中国传统用色的奥秘

    主讲人:赵栗晖(天津美术学院)

    刍议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的绘画性表达

    主讲人:赵 斌(鲁迅美术学院)

    浅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

    主讲人:焦笑会(湖北美术学院)

    11月19日

    第五场

    主持人:陆明君(中国艺术研究院)

    评议人:陈彦青(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红花染毛工艺的实践研究

    主讲人:杨建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日本平安时代贵族女性服饰色彩的“和样”

    主讲人:曲 音(北京联合大学)

    有机质红色色料的原材料和使用实例

    主讲人:[日本]岛津美子(日本国立民俗历史博物馆)

    清末宫廷女服绦边镶饰配色观

    主讲人:章 新(故宫博物院)

    第六场

    主持人:赵振宇(天津美术学院)

    评议人:王进玉(敦煌研究院)

    探讨明清官式建筑彩画按原状修复的理念与技艺——以故宫明清官式建筑四块彩画小样绘制为例

    主讲人:杨 红(故宫博物院)

    明清官式建筑彩画标准色谱建构工作报告——兼及晚清建筑彩画色谱演变情况的初步认识

    主讲人:李路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东方绘画中的色彩、色料、材质

    主讲人:[日本]荒井经(东京艺术大学)

    五色涟漪:中国传统城市色彩初探

    主讲人:王京红(中央美术学院)

    第七场

    主持人:金 瑞(中央美术学院)

    评议人:刘永胜(天津美术学院)

    藏族传统矿、植物颜料的历史、制作技艺及艺术特色

    主讲人:阿旺晋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浅析传统中国画中色彩的视觉特征

    主讲人:丁 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涂色:北京纸马研究的一个视角

    主讲人:姜彦文(天津美术学院)

    传承与再造——中国画创作中的色

    主讲人:马媛媛(四川美术学院)

    第八场

    主持人:范 敏(天津美术学院)

    评议人:李路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青花瓷的早期文献记载探讨

    主讲人:王冬松(华侨大学美术学院)

    镜向与重构:明代宫廷杂剧穿关中的替色现象

    主讲人:邵 旻(上海戏剧学院)

    日本色彩的近代化

    主讲人:[日本]国本学史(庆应义塾大学)

    《舞论》的色彩观及其影响

    主讲人:何韵旺(广州美术学院)

    在两天的会程中,先后八场学术报告会,共有三十余位中外学者跨越时空限制,就东方色彩的观念体系与技艺应用充分交流研讨,为已经连续举办六届的中国传统色彩年会续写了华丽的第七章,为天津美术学院的学术研究不断提升、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应用研究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参照、借鉴与支持。

    津外专家通过视频直播宣讲论文并与现场互动

    津外专家通过视频直播宣讲论文并与现场互动

    学校领导参与交流研讨现场

    会议现场学生们认真聆听讲座

    学生们参与交流互动

    天津美术学院范敏教授作为第八场会议主持人参会

    天津美术学院刘永胜教授作为第七场会议评议人,姜彦文副教授作为第七场会议发言人参会

    天津美术学院邢莉莉副教授作为第四场会议主持人,赵栗晖教授作为第四场会议发言人参会

    天津美术学院赵栗晖教授作为第三场会议评议人,李旭飞副教授作为第三场会议发言人参会

    天津美术学院赵振宇副教授作为第六场会议主持人参会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在学术年会闭幕仪式上总结致辞

    中国传统色彩作为中华美学和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研究、推介传承和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对中国传统色彩的探索和解读,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推动大学美育的发展,对于美术高校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主题。同时,美术学院也有助于使传统色彩的学术话语和事业传承,延展至与美术和设计创作的各个领域中去,扩展到更为广阔的传播和影响系统之中。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美术观察》主编牛克诚在学术年会闭幕仪式上总结致辞

    本届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汇集了国内外二十余所高校的学者、专家,以云端和线下相聚的方式,围绕东方色彩的观念体系与用色技艺展开研讨,发掘东方色彩的经验智慧,以贡献于当今社会生活,并对推动新文科背景下的艺术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有深远意义。

    来源:天津美术学院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77)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告别95%常犯的SCI写作错误,这个模板库做到了

    下一篇: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生态美学与当代艺术”国际研讨会第二次通知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