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12/1 10:32:14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郑东新区龙华初级中学召开《科研可以这样做》读书沙龙活动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进一步营造书香氛围,推动广大师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提升教师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9月29日上午,郑东新区龙华初级中学举办了“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科研可以这样做》”读书沙龙活动。会议由学校教科室主任李倩老师主持,刘石宏副校长和学校各课题负责人及科研骨干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李倩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科研可以这样做》的整书概况,结合书本从学校五层级课题塔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不同层级课题的共性与差异,同时对学校校级课题的结项文件进行解读。
悦读悦享 书香飘扬
李倩老师代表校级课题《“双减”背景下基于脑科学的初中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进行读书心得分享。她对本书第一章《研究方式多样化》感触颇深。自学校校级课题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学校校级课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一切课题之源,如何使校级课题开题后有效开展,高质量结项,成为学校教科室面临的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多方调研,与学校领导反复磋商,学校校级课题以多样化的方式验收终于尘埃落定。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快乐,使每天的工作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她引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科研的名言,多维度多角度地讲述了教师多样化研究的实施路径和重要意义。
崔景菲老师代表校级课题《微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读书心得分享。她讲到,读完《科研可以这样做》第二章内容,印象最深的是胡老师在“反思自己的学科素养”这一模块呈现的案例《强迫学生,不如强迫自己》。本文中提到了令很多老师抓狂的问题,就是明明课堂讲过很多遍,甚至考前半小时还在讲,可学生在考试时候依然不会。这确实在实际教学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产生的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学生太笨、太懒吗?本文的主人公席老师在认真反思后认识到了这类问题存在的本质原因就是课堂缺乏趣味性,缺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设计。因此要把强迫学生转变为强迫自己,强迫自己不能因为工作量大而不重视课件设计;强迫自己不能因为时间紧张而不好好思考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强迫自己找时间挤时间多找学生谈心等等,以促进自己的转变与提升。只有尽快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即重视课件设计、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备教材和备学生、多读书和多交流,才能真正改变课堂,改变孩子。
张倩老师代表校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微课的应用研究》进行读书心得分享。张倩老师从“教育叙事”为切入点,如讲解了自己进入龙华中学后的深刻体会。他认为,所谓教育叙事,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话来讲,就是要讲述教育故事,把老师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事情写下来。它不同于教育反思、教育案例、教育随笔,它就是讲述一个教育故事,也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语言,只需要用通俗、简洁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表达清楚即可,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方面,教育叙事算是比较受大家欢迎和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大家每一天都生活在教育情境中,每天的工作就是教育现场直播,要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把每一个精彩瞬间都写进故事里。
领导总结 引领方向
刘石宏副校长对本次会议进行重要指导。他讲到,科研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工作的点滴实践中,甚至就在每一次课堂,每一次批改作业,每一次与学生谈心中。我校建校以来积极引导老师撰写教学反思、日志、随笔,目前已结出累累硕果,形成多种各类有形与无形成果,反思元素渗透于学校的角角落落,可以说,在校本教研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了前列。同时,他指出本书案例丰富,重点突出,可读性和实践性强,对于一线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以问题为课题,以课题为抓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掌握一线教师独有的科研方式,成为有思想、有方法、有成果的科研“高手”。
品味书香,悦享科研,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活动结束后,各位教师反应强烈,纷纷表示将以一名科研人的精神投身于日常教育与学的点滴实践中,提升科研能力,锤炼科研精神。在今后的发展中,郑东新区龙华初级中学教科室继续坚持“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服务的工作方向,围绕弘扬一种精神——科学、客观、实践、敬畏;突出两个重点——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以读书沙龙为重要实施路径,不断丰富“和润科研提质增效”内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以研促教,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全面推进学校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