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12/8 15:38:01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合。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题材类型
在古代诗词中,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这类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经典回顾 理解诗意
《登幽州台歌》(七下)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释义: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泊秦淮》(七下)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释义: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赤壁》(八上)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释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在水底还没有销蚀掉,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来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下)
南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释义: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山坡羊·潼关怀古》(九下)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释义:(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知人论世 明确主旨
这类诗大体分为四类:写国家,感慨国运衰微;写统治者,讽刺其荒淫奢侈;写地名,悲叹昔盛今衰;写古人,抒壮志难酬、孤寂失意。
《登幽州台歌》: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在政治上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抒写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孤寂、悲凉、苦闷的心情。
《泊秦淮》: 杜牧人生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千疮百孔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是作者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写下的。这首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倾吐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同时阐述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任镇江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之地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词写作者登楼怀古,借古讽今,感慨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情感悲怆,同时热情地歌颂了孙权不畏强敌,暗讽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明宗天历二年,因关中旱灾,作者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上任途中,亲赌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万千,愤愤不平,随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曲。这首曲描写潼关险要地势,感慨历史朝代兴亡,受苦的都是老百姓,抒发作者对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比较分析 写法探究
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
例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用曹操的话,赞颂孙权不畏强敌,暗讽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用“借东风”的典故,倾吐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用“后庭花”的典故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泊秦淮》《赤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潼关怀古》都使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将“咏史”和“言志”相结合。
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登幽州台歌》中将“前”“后”“古人”“来者”作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天地悠悠”和“独”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渺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
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象征、衬托、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后记】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转自:“薛小丽初中语文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