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教学研训】探索大单元主题教学,做好初高中有效衔接

    阅读: 2022/12/8 17:18:07

    教研活动

    为了落实好新课标,促进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带动全市初、高中数学教师,从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角度,思考与专研大单元主题教学,2022年11月24日全天,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开展了“探索大单元主题教学,做好初高中有效衔接”线上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由呼市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闫永清、闫倩老师工作室与闫三喜、张耀武老师工作室牵头,联合回民区、赛罕区教研中心,以“线上研讨交流”方式进行。

    两位初中、两位高中老师分别作课后,马恒老师、闫三喜老师、张克老师、闫永清老师和张耀武老师进行点评与交流研讨。最后,呼市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总主持人杨鲜枝老师做了关于初、高中教学衔接的主题培训。会议由闫倩老师主持。

    示范课展示和课例解读

    11月24日上午,进行四节课例展示。本次示范课特别安排新授课与复习课两种课型,同一种课型由初、高中数学教师各讲授一节。

    张慧老师新授课——“反比例函数”

    第一节,由呼市第五中学张慧老师展示初三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张老师教学重点联系实际,让概念在实际的背景下形成,整节课在教师的的引领下,通过与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类比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反比例函数。教学中着重进行抽象、类比、变化与对应等数学思想的渗透,为学生高中认识函数打下坚实基础。

    赵毅菊老师新授课——“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第二节,由呼市铁路第一中学赵毅菊老师展示进行高一上册“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赵老师基于新课标理念,通过已构建好的指数函数模型,结合前章节幂函数的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再由性质来分析函数的图象,促使学生学会利用函数的观点解决问题。教学中着重渗透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使学生有效地经历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李凌霞老师复习课——“二次函数复习(一)”

    第三节,由呼市第十八中学李凌霞老师展示初三上册“二次函数复习(一)”。李凌霞老师从知识建构、解题优化,思维进阶三个方面出发,带领学生实现了二次函数的全面复习。整节课以“问题串”为线索,带领学生复习了二次函数的相关性质,强化了方程与函数知识之间的关联与转化,培养学生利用函数的思维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赵广臣老师复习课——“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第四节,由呼市第十八中学赵广臣老师展示“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赵老师以初中所学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衔接,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通式通法。教学中渗透了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

    在下午的研讨活动中,四位老师分别以“探索大单元主题教学,做好初高中有效衔接”为主题,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课例解读。

    评课与交流

    马恒老师点评

    呼市教研员马恒老师充分肯定了四位老师的教学成果。马老师基于新高一学生升入高中后面临的知识上的困境,说明了初高中知识上的断层,阐明了初高中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与初中阶段对初高中衔接知识的学习深度。他谈到,初、高中函数问题的研究方法与路径是一致的,而高中函数还要有发展性。他提出,对于高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初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作为起点,进行延伸并且发展。

    闫三喜老师点评

    赛罕区教研员闫三喜老师对四节展示课作出极大肯定。闫老师谈到,从初中到高中,是数学学习的两个不同阶段,其中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基于初、高中函数内容的区别与联系,从教学设计出发,结合内容编排,解构了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并从共性与个性的角度指出了不同学段函数内容的本质特点,并就如何在这四节课中体现初高中教学的有效衔接做了具体详细的解读。

    张克老师点评

    赛罕区教研员张克老师结合四节课的精彩之处,提出要实现初高中数学学习的无缝对接,不仅是在知识方法上的对接,更着重数学能力与思想方法的衔接。可以适当增加针对性练习与思考,提升初中学生抽象能力与用函数路径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

    闫永清老师点评

    呼市教研室初中教研员闫永清老师认为这四节课作为初高中衔接的展示课非常典型。她基于新课标的育人导向,结合四位教师课堂的亮点,从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初高中衔接的关注点及实践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分析。

    闫老师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有重要的理论需求与实际意义:让知识建构有提手,能力培养有抓手,素养落地有着手。通过大单元教学,体现知识体系逻辑,突破单一目标,将碎片的知识系统化,将研究方法、路径清晰化。

    闫永清老师重点分析了初中学生应储备哪些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与高中衔接。她提出要关注以下三方面:教师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夯实、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她谈到,初中的数学思维以分析图形为主,高中却以抽象的逻辑推理为主,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学生的一大难题,为此,闫老师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了解高中教材,做好教材内容衔接;把握思维特征,做好教学方法衔接;开展学法指导,做好学习方法衔接。

    专题培训

    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呼市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总主持人杨鲜枝老师做了“探索大单元主题教学, 做好初高中有效衔接”主题培训。

    首先,杨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她谈到从工作室成立之初,大单元教学与初高中衔接是工作室一直坚持研究与实践的内容。本次活动聚焦新课标,以单元教学以及衔接教育作为焦点问题,试图打破壁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接着,杨老师以问题为导向,分析解释了学段衔接的初衷,并提出了追根溯本的观点。她谈到,要基于“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理解技术”这个理念,思考在大单元教学下,初高中衔接的内容与方式。杨老师强调,要深入了解学情,以学生为本,针对性开展衔接教学。要注重数学研究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一致性。要站在较为宏观的角度思考,才能在知识与知识间构建更清晰的联系,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随后,杨鲜枝老师以函数为例,从课容量、函数概念与本质、函数的研究方式等方面,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初高中函数的区别与联系,并就从“知识内容的衔接”“学生学法的衔接”“教师教法的衔接”三个角度做了详细说明。她指出,要注意函数研究路径与方法的衔接,由此逐步渗透直观猜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最后,杨鲜枝老师表示,正确处理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将推动我市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要树立大教学观、学习观。可继续发扬呼市名师工作室初、高中教师团队的优良传统,打破初高中屏障,协同教研,共同发展。

    交流研讨

    初高中各所学校的代表教师分享了学习感悟,本次活动让老师们收货颇丰。与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教学研讨,更加了解初高中教材体系及教学现状,对衔接过程中出现的断层及造成的原因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实现初高中教学顺利过度理清了思路。

    活动的最后,赛罕区教研员张耀武老师做了“大单元主题教学”专题讲座。张老师首先表示,四位老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都在初高中衔接上做了充分准备,让学生明白所学新识与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认识到高中是初中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接着,她详细解读了对大单元的理解和大单元教学的几个整体观念,她谈到,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整体的有意义的学习中,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认知结构系统,形成数学学习的一般观点、基本路径和基本策略,发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建议初高中老师要进一步做好课堂优化,基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加强学法指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助力我市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

    本次教研活动增进了初高中教师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相互了解与深度融合,加深了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今后初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向和目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衔接在路上,教研始终在路上,相信在各位老师的共同研讨下,我市初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一定会行稳致远,再创辉煌!

    转自:“呼市教研中心中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54)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教学视导】借力视导 砥砺前行——市教研中心视导回民区呼铁二中历史学科线上教学

    下一篇:【课题研究】学习 提升 赋能 —— 新课标背景下的地理作业设计与实施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