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术会议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今日下午线上讲座预告|格物致知—中式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

    阅读: 2022/12/21 15:13:25

    大学与非遗讲座|格物致知—中式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第四讲】

    讲座主题:穿越陶瓷壁垒——陶瓷艺术创作与设计

    主 讲 人: 吴 昊 宇

    主 持 人: 张 焕 蓉

    时 间: 2022年12月21日

    星 期 三 14:00-16:30

    B站录播:UID1984137949

    讲座介绍:

    一、艺术,关于陶艺作品创作观

    1、关于个人重要作品展

    2、艺术发展与陶艺之间的关系

    3、即兴的灵感-自我思考与作品实践

    4、穿越,材料的可能性

    二、设计,产品研造与Haoyu Studio

    1、空间与器物的关系

    2、Haoyu Studio与山泥研造

    3、研造六堡茶器

    4、传统与现代柴烧

    5、穿越,思维的延展

    主 讲 人:

    吴昊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参展国际、国内众多赛事与展览,其中有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英国伦敦国际设计周、韩国利川国际陶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 JingArt、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上海、天津国际设计周,在设计上海、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多个展会上进行学术演讲,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等。作品被爱尔兰都柏林博物馆、韩国利川陶瓷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筑中美术馆、美国GALLERY ALL画廊、北京自造社、上海璞素家居、意大利大使等多家国际、国内收藏机构及个人收藏。

    主要作品:

    《破·立》作品说明:

    手作制陶最初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原始的使用器,用于日常的生活中。作者在大自然中寻找天然原生山泥为制器原料,作品在保持传统东方的“叙事” 方式的同时,运用古老的泥条盘筑法手捏器物,将作者当下对艺术与设计的思考固化在作品中。保留了手作的痕迹,使每一件作品成为了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作品。器物薄而轻巧,色彩黑而凝重泛著暗金,在视觉上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差,让人更多的思考器物本身在空间中的精神与力量,呈现出浑圆与更实、饱满与温暖。

    《新石器》作品说明:

    作品根据石的形态进行再创作,探索回归东方文化在陶瓷语言转换上的新语境,瓷的“器”与石的“境”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新生文化与固守、当代与传统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共生!

    人类因为记忆使生命有了厚度,叠加厚度使生命有了重量;因为远古所以我们在探求,不断探求是 在叩问生命的意义;路边的石,不知哪一粒女娲用作补天;脚下的石,也许有一粒精卫用作填海;如今邂逅的石,曾与我们的祖先照面,历经水深火热与沧海桑田;面对亘古,我们无言,只能相随 如影··· ···”。

    主 持 人 :

    张焕蓉,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 执行秘书长 【陈设中国·晶麒麟奖】总策划兼秘书长。

    组织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管理单位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执行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支持单位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

    会议管理:周子涵、张慧

    海报设计:周子涵、张慧

    城院大讲堂

    学术策划:田海鹏

    学术指导:马浚诚 李亮 郝凝辉 苏海江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6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专家引领明方向 课堂教学展风采——晋江市实验小学第九届名师发展团队教学展示活动

    下一篇:线上讲座预告|方李莉“田野工作方法论及工具理论的锻造”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