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教学研究】田宁?:正面背面

    阅读: 2022/12/27 14:36:52

    以下文章来源于科研课题 ,作者科研课题

    郑州大学实验小学 田宁

    十一假期过后,疫情反扑,毫无征兆的我们又一次开始了居家线上教学,线上教学中的一个小事件让我反思,一个孩子真实的一面到底是什么样的?是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吗?为什么看起来挺好的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事情要从下午的一次数学答疑课说起,像往常一样,提前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材料,我按时在两个班级群里发起直播,等同学们进入之后,我按时开始讲当天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讲课途中,我习惯性的打开留言面板看看有没有同学反映卡顿等问题,但当我打开留言面板时,才发现留言板上已经炸开锅了,一些男孩子在留言板上刷屏发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包括各种网络游戏语言,甚至是不文明用语,那么听课质量可想而知呀!仔细看这都是平时在学校我觉得很不错的孩子呀,学习成绩还不错,平时还乐于帮助同学,替老师分担的好孩子呀!确实让人诧异!

    我不禁在想,难道这才是他们的真实的一目,为什么平时那么好的孩子在屏幕后面就开始口无遮拦,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了。我还是不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不相信他们就是坏孩子。于是果断与班主任沟通,联系这几个孩子问原因,结果惊人的一致,孩子们居家学习期间大部分是自己独立学习,家长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没有约束,因而会玩一些游戏,学习到一些游戏中的语言,但是又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不知道其中有些语言是不文明的。平时跟自已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时,看到同学说,也跟风一样的跟着说,甚至不知道这些语言的意思,只是觉得同学知道的我也知道,觉得自己很酷,慢慢的说成了习惯,变成了自己的无意识行为。

    其实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间非常普遍,是小学生的一种社交“时尚”,尤其是小学生到了三四年级,好奇心重,但又怕自己不合群,被同学孤立,当有些同学说一些别人不知道的话语,就会有同学盲目崇拜,很快的又些不合时宜的言行就在同学们中间流传开来了。

    这种行为无非是一种跟风从众心理在作祟,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尤其是对于没有主见,没有形成自己价值判断的孩子们中间尤为常见。对一些新奇的、个性的事物,忽视道德,盲目追随。这就需要家长、老师耐心地正面引导,纠正,其实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块璞玉,需要精心雕琢,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环境的影响太大,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认识到自己语言行为的不当之处,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形成孩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4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老胡观点:面对一线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困惑,科研人员该如何应对?

    下一篇:挑战 探索 前行——郑东新区九年制实验学校线上家庭教育指导经验分享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