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每天四小时,但盲评第一?一招轻松搞定毕业论文

    阅读: 2022/12/28 9:26:29

    又到了为毕业论文操劳的季节。

    从今年六月份博士毕业至今,一直想着分享一下自己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帮助师弟师妹们少走一些弯路。

    但因为内容比较杂,中间事情也比较多,便搁置了下来。

    最近刚好有了些时间,于是借此机会进行了整理。

    我把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时间规划篇,框架篇和细节篇。

    本期分享关于毕业论文准备的时间规划。

    说到毕业论文,很多人觉得关键在创新点,在查重率,或者像图片、排版、格式等等。

    但其实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便是时间的合理规划。

    只要时间充足,任何事情都能够迎刃而解,任何问题也都会变得游刃有余。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见过太多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从而通宵熬夜、临时抱佛脚、病急乱投医,不但把身体搞坏了,最后论文质量还不过关,导致延期毕业的例子。

    与之相对的,这是我用计时工具记录下的自己每天撰写论文所用的时间:

    图片

    可以看到,我从去年的11.17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到今年的1.17完成初稿,两个月的时间,实际用时共215小时40分钟,平均每天工作4小时,节假日还正常休息。

    如此摸鱼的工作状态,最后盲评却是同期11人中的第一。

    我觉得,这主要归功于合理的时间规划。

    而要想做出合理的规划,首先需要掌握、打听清楚所有的关键时间节点。

    通常,对于硕士生,主要包括盲评、答辩、提交图书馆三个节点,而对于博士生,还要再此基础上加上预答辩。

    这其中,最重要的节点便是预答辩和盲评,围绕这两点所做的工作越充足,后面的压力便越小。

    节点1:预答辩

    预答辩的目的主要是审核你的论文是否满足送审条件,如果满足送审条件,则需要根据专家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所以预答辩通常安排在盲评前的一到两周;而如果不满足送审条件,那就只能来年再战了,所以查重降重工作一般安排在预答辩之后,不然也是浪费钱。

    那么,围绕预答辩该如何规划时间呢?

    以我自己为例,已知盲评送审时间为4月初,预答辩时间假设为3月初,再预留出1个月的时间修改论文、制作答辩PPT,那么我至少需要在1月底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而通过咨询往届师兄师姐,了解到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一般需要1~2个月,也就是说,我需要在11月底前开始毕业论文写作。

    因此,我在去年的11月17日之前做完了所有的实验,并开始着手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

    差不多花了两个月时间,也就是在今年的1月17日,我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初稿。

    完成后,我把毕业论文发给了导师、师兄进行修改,可能是因为前期交流工作做得比较充足(详见框架篇),差不多来回小修了三四次,用时大概一周,在寒假(1月25日)前便完成了修改。

    而由于毕业论文中的内容充实,逻辑清晰,后续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完成答辩PPT的制作。

    接下来的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一直到预答辩(3月25日)前一周,我几乎没有再打开过毕业论文,毕竟写了两个月有点看吐了,完全没有想再进一步优化的欲望。

    预答辩的前一周,我把论文发给了两个师弟,帮忙检查有没有低级错误;同时,我自己也花了几天时间一字一句的进行检查。也许是因为两个月没有翻过论文,具体内容忘的差不多了,所以检查出了很多小问题(如果天天翻阅很容易会因为看麻了而一带而过)。

    节点2:盲评

    围绕盲评的时间规划也是类似。

    在盲评送审之前,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预答辩(如果有)意见修改、导师审阅、查重以及降重。

    如果上一节点的工作做得足够好,那么在这一节点几乎不需要费心。

    以我自己为例,预答辩(3月25日)后,我把专家提出的几个问题,花了大概两天的时间,把值得修改的地方(详见框架篇与细节篇)一一进行了调整,并发给导师审阅,根据导师意见简单修改了几处后,对全文又做了一次检查。

    紧接着,我在网上进行了查重,重复率为2%,因为比较低,便没做降重处理。

    提交学院后(4月8日),学院查重率1.54%,符合送审条件,便也没再做进一步地调整。

    然后又等待了大约一个月,盲评结果公布(5月3日),五个评审专家中,3个给出了90+,2个给出了80+,如前所述,为同期11人中第1。

    当然,80分也是过,90分也是过,其实只要能过,多少分都无所谓。

    我们所做的工作,本质上都是在提高过的概率。

    其它节点的时间安排也是类似,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至于具体的毕业论文写作攻略,我们放在后面两期进行介绍。

    以上。

    转自:“阿昆的科研日常”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62)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不想写论文了怎么办?

    下一篇:Matlab论文插图绘制模板第71期—三维饼图(Pie3)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