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409期】(教学设计)感悟诗词之美 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 2022/4/19 14:11:47

    学学目标

    情

    分

    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学生古诗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身的欣赏品味。古诗词的考查则主要是理解和赏析两个方面。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学过不少的诗词,对诗词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掌握了诗词的学习方法,能从不同的角度对诗词进行赏析,大部分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诗词积累。但是,受年龄、阅历以及诗词年代的影响,学生对诗词意境及情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分析能力、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古代诗词的喜爱之情。

    教

    学

    过

    程

    01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句更是不胜枚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看到了李白乐观豪迈的气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我们了解了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我们感受到了马致远的孤寂凄凉。在诵读时,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既可以让我们了解诗人的思想和生活态度,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所以对诗词的鉴赏非常重要,而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也明显地体现在中考试题中,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02

    明确考点

    1.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即诗词中的意象。

    2.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其表达的言外之意。

    3.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4.明确艺术手法及表达技巧。

    03

    鉴赏步骤

    读诗→理解→读问→分析→作答

    04

    技巧点拨

    (一)例题引导

    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第一联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               之情。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技巧点拨:

    根据第一题教给感知意象和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

    1.感知意象的方法

    ①明确什么是意象:即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②反复吟诵,筛选关键词。

    ③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特征。

    引导学生找出意象并筛选出关键词,“巴山”和“楚水”及“诗人自己”,找到这里时并没有得到最后的答案,因为要找的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所以还要把握这两个形象的特征,得到“凄凉地”和“弃置身”。

    2.重点诗句的理解方法

    ①要疏通文意,准确理解关键词的深刻内涵。

    ②明确诗词风格:婉约、豪放、悲慨和沉郁等。

    ③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④结合诗歌的主旨来理解。

    这个考点可利用例题中的第二题来教给方法,如我们在解答时,首先了解关键词的深刻内涵,“千帆过”和“万木春”让人体会到的是一幅“竞发向前”和“生机勃勃”的场景,“病树”和“沉舟”让人想到的是“旧的、不好的事”。

    3.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

    ①掌握情感分类:思乡怀人、壮志未酬、忧国伤时、赠友送别等。

    ②了解作者自身经历和写作背景。

    ③把握意象特征。

    ④抓关键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⑤综合分析。

    学生通过阅读方法很快就得出这是“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而作者的经历在前面已有了解,把握意象特征这是一个重点分析,作者分别用了“凄凉”和“弃”字可以感受作者的心理是非常“愤懑”。

    4.明确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2)描写的艺术手法:①从角度看分正面和侧面;②从用笔看分工笔和白描。

    (3)从描写内容看分景物和人物描写。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5)表现方式:托物言志、借景抒怀、衬托对比、借古讽今、象征等。

    (6)修辞:比喻、夸张、借代、对偶、反问、双关。

    讲解这类题学生的难点主要在于对这个知识点的积累,学生不知道用什么内容来作答,所以对相关知识的识记是必不可少的,明确之后再做则就轻易而举了。

    (二)实战演练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铜雀春深锁二乔”结合诗词大意可理解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那么战争的结局将发生改变,“二乔”将会被“锁”,因此这里作者是用了借代手法说明东吴失败的这种结局,以此来说明了机遇的重要性,而他(作者)也需要“东风”这样的机遇,由此可见,抒发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三)练习巩固

    《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看似平淡实则不平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不平淡”之处。

    明确:“折戟”点出了此地曾是战场,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却未被销蚀,暗示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用语平实却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为后文的“认前朝”和抒怀做铺垫。

    学生自由练习,师生共同点评。特别指出学生在做这题时应注意“折戟”这个意象。

    05

    拓展提升

    西 江 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分析:这种题在最容易失分的原因,是把它和古文中的翻译混为一谈,误把画面描绘当翻译题来解答。

    强调提示:描绘画面的内容,考查的是对诗词所营造的意境的感受能力,描绘不是翻译,而是要展开想象描绘景物,同时还要点明景物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

    06

    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从“感知艺术形象”“理解诗句”“体会感情”“表达技巧”等四个方面进行诗词鉴赏,教给了大家一些鉴赏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会运用才是我们的学习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442)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云端共阅读 线上飘书香——盐田区举行小学生“我最喜爱的课外书”演讲比赛

    下一篇:整合路上遇知己,巧思妙想精设计---记58中九年级英语话题整合设计与实施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