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南大教授卖小鼠年赚近4亿!基因敲除小鼠一只竟值11723 元

    阅读: 2022/4/24 13:43:17

    南京大学高翔教授的「基因敲除小鼠」一只可以卖到11723元,一年卖了4亿元,动物模型市场年复合增24.2%。

    当你还在抱怨科研「苦逼」时,有人却在静悄悄地实现「财富自由」。

     

    最近,「南大教授卖小鼠年赚近4亿」的新闻冲上热搜,着实让科研工作者大开眼界。

     

     

    原来,小鼠市场如此紧俏!

     

    「基因敲除小鼠」为何热?

    报道称,一只「基因敲除小鼠」可以卖到11723元,毛利率接近95%。

     

    这位南大高翔教授,可以批量生产实验小鼠,2021年全年创收3.94亿元。

     

    小鼠的价格从几十到上万不等,其中,「基因敲除小鼠」是最贵的。

     

     

    在这份科研项目申报书中,关于小鼠购买的经费预算分出了普通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一只普通小鼠是25元,而一箱(20只)「基因敲除小鼠」的报价是3000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只「基因敲除小鼠」需要150元,是普通小鼠价格的6倍。

     

    「基因敲除小鼠」的价格昂贵自有其因,因为敲除每一个小鼠的基因都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工程」。

     

     

    所谓基因敲除,就是用含有一定已知序列的DNA片段,去和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序列相同或相近的基因发生同源重组,整合至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基因敲除之后,可以改变生物的遗传基因,令特定的基因功能丧失作用,从而使部分功能被屏蔽。

     

    直接购买还是划算的,假如你想要自建实验室,自己培养小鼠,并进行基因敲除,这恐怕成本更大。

     

    然而,市场上对于「基因敲除小鼠」的需求却越来越大。

     

    第一,实验「耗鼠量」大。

     

    做过动物实验的同学都知道,小鼠实验是相当「耗鼠」的,每做一次实验,「葬生」在自己手中的小鼠难以计数。

     

    毕竟,科研成功是靠着99%实验失败和最后一次实验成功,最终才能结出科研的成果。

     

    第二,市场医药创新热度高。

     

    近年来,在国内创新药及生物药热潮推动下,医药研发需求高涨,直接带动医药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

     

    医药研发增多,定制化的实验小鼠需求量自然增大。

     

    小鼠因为与人类高度同源,生理机理相似,且繁殖能力强、世代周期短、饲养成本相对较低,约占国内实验动物产量70%。

     

    第三,美国「卡脖子」我国生物技术,倒逼国内实验动物模型更加自力更生。

     

    近年来,在美国的科技制裁之下,生物领域也在劫难逃,之前,上海的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被列入了扩大制裁的「33家实体名单」。

     

    即便没有受到制裁但受限于国外技术主导,国内科研机构和新药研发企业获得进口实验动物模型至少需要半年,严重制约相关项目研发进展。

     

    伴随着国内医药企业的积极研发,催生出一批头部企业,「卡脖子」环节也正逐步解决,直接拉动的是上游实验动物模型的需求。

     

    对此,知乎答主麻瓜写到,「贵也会用,随便做个实验,一批鼠下来10万元」。

     

    而知乎用户Pat提醒,不要用宠物店的逻辑来思考科研用的材料,「一万元做基因敲除很良心了,比药厂的利润小多了」。

     

    Pat还提供了美国大学的实验小鼠成本,其中,密歇根大学最常用的B6背景小鼠每个品系5800美元,犹他大学胚胎干细胞注射5000美元。

     

    看来,科研可真是烧钱啊,当然,科研同样可以致富。

     

    小白鼠,大生意

     

    南大高翔教授正是看到了实验动物模型的市场,而这样的市场,并非人人可以闯入。

     

    高翔博士,1994年获美国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发育生物学与解剖学专业博士学位,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创始人。

     

     

    高翔教授自2000年受聘为南京大学教授以来,他先后于2002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获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1年,高翔教授领衔建立了南京大学模式动物资源信息平台,也就是「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

     

    这个小鼠资源库主要负责小鼠资源保存与供应、疾病模型创制与开发,是30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库之一。

     

    在项目建设期间,高翔教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并与中科院赖良学教授合作完成了全球第一只基因编辑狗。

     

    高翔教授担任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主任,南京大学医学院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兼任江苏省实验动物协会副理事长。

     

    南京大学2021年3月博士后招聘信息显示,高翔团队的博士后待遇也是非常可观的,年薪为18-60万元。

     

     

    然而,在国内整体模式动物资源仍然比较稀缺的背景下,高翔教授并未局限于科研,他认为成立一家模式动物公司对推动这一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非常重要。

     

    于是,2017年他成立了药康生物,担任董事长,同时,药康生物也是南京大学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的共建单位。

     

    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亚洲小鼠突变和资源联盟唯一的企业成员。

     

    成立不到5年,药康生物已具有200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涵盖肿瘤、代谢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发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个领域。

    今年,正是南京大学生物学科创立100周年。

     

    就在几天前的4月12日,这家实验小鼠龙头IPO开启申购,预计募集资金总额11.27亿元。

     

    此次募投将推动「斑点鼠计划」,即持续进行「基因敲除小鼠」。

     

    招股书显示,在2018-2021年,药康生物分别实现5329.06万元、1.93亿元、2.62亿元以及3.94亿元营收。

     

    目前,我国动物模型市场仍处发展早期,其中,国内啮齿类实验动物产品2019年至2024年复合增速达24.2%,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达98亿元。

    参考资料:

    http://www.nrcmm.cn/article/faq.htm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8100005

    https://www.stcn.com/xw/sd/202204/t20220413_4355637.html

    本文转载自新智元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42)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164项!基金委公布一批项目初审结果

    下一篇:重磅!世界卫生组织更新新冠治疗指南!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