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STEM系列探究课程:会爬的玩具

    阅读: 2023/2/17 9:28:07

    STEM系列探究课程

    本案例获2022年黑河市STEAM教育项目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获壹等奖。

    基于2022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民族小学校组建了科学教育团队,对《会爬的玩具》STEAM教学案例进行了构建与设计,并于2022年在东南大学百研工坊专家团队的培训指导下,在黑河市STEAM项目课程培训项目中进行实践,取得了理想的培训效果,经过项目活动组长范纺霞,组员韩丽萍、王路遥、哲影、王晓慧老师的重新梳理,形成本教学案例。

    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

    学科核心概念

    3.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12. 技术、工程与社会

    13. 工程设计与物化

    跨学科概念

    1.系统与模型

    蜘蛛本身的身体结构就是一个系统,包括蛛身、蛛头和蛛足等构成。蜘蛛机器人模型采用仿生学仿真了蜘蛛的爬行系统。

    2. 物质与能量

    蜘蛛靠蛛网捕捉害虫维持生命进行爬行,蜘蛛机器人利用电池带动马达进行爬行,电量的大小决定能量的多少。

    3.结构和功能

    蜘蛛和蜘蛛机器人的结构相似,蜘蛛在爬行时靠足部的刚毛进行抓物,蜘蛛机器人靠足上的橡胶管增加摩擦减少阻力。

    4.稳定与变化

    蜘蛛在爬行时靠感觉器官和各种毛保持身体的稳定,尤其是刚毛用于探测地面上的震动,蜘蛛机器人没有真实的蜘蛛灵活,它只能靠组装时八只蛛足保持平衡,以确保蜘蛛机器人在爬行时的稳定。

    实践探究

    能运用科学知识对蜘蛛进行观察、研究,学生在动手模拟制作的过程中,感知昆虫在爬行时的动作、方向及特点等。与仿生学相结合,制作一只爬行的蜘蛛机器人玩具。主要对蜘蛛机器人爬行速度进行测试,通过影响蜘蛛机器人爬行外素影响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影响行走、爬行速度的要素有哪些。从平面设计到立体制作,再到展评测试 ,最后形成总结报告。

    二、学习内容与要求

    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开始或停止运动。

    4.1 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了解生活中各种能的形式,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力。

    13.2 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学会使用简单的草图,说出自己的思路。

    13.3 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利用工具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根据实际反馈结果进行改进并展示。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观念

    通过仿生学的知识感知蜘蛛在爬行中产生的摩擦力,观察蜘蛛的爬行动作、方向、特点等。了解影响蜘蛛机器人爬行时受摩擦力、动力、负重等影响,了解蜘蛛脚上的刚毛起到保持身体稳定的作用。

    (二)科学思维

    根据任务需要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小蜘蛛爬行的制作技能。能够运用掌握的这些技能和方法指导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三)探究实践

    探究蜘蛛机器人在爬行时与摩擦力、动力、负重的关系。蜘蛛机器人马达安装的方位。调整蛛足长、短步伐的方法。

    (四)态度责任

    能够根据作品设计进行工程制作,针对玩具的大小比例、拼装方法、技能技巧等,找出拼装玩具的优势与薄弱之处。能够完成团队合作,分工明确,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设计和制作,体验项目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思路

    《会爬的玩具》是小学五年级开展的STEAM课程,涉及物质科学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本课从一个孩子发现蜘蛛爬行特点到提出问题引出课题,以通过绘制蜘蛛平面图组装蜘蛛机器人为任务,进行“影响物体爬行速度的因素有哪些”进行测试,学生通过实验、交流、讨论,最终形成报告和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发布任务,确定需求

    1. 发布任务:讲述《房檐上的小蜘蛛》的故事,让学生感受蜘蛛的本领。蜘蛛是在海、陆、空都能“爬行”的昆虫,爬行本领相当大,因此想做一个蜘蛛机器人,测试物体在运动时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确定需求:制作蜘蛛机器人,并测试蜘蛛爬行的速度快慢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设计与制作

    1.明确蜘蛛的身体结构及功能。

    2.画设计图。

    3.DIY手工拼组蜘蛛机器人。

    4.测试拼组的蜘蛛机器人爬行速度及稳定效果。拼装好的机器人是否能正常爬行,不能爬行的原因可能与马达的安装方向有关。

    (三)项目课程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1)平时我们看到的人拉三轮车、骑行的自行车、马拉车、汽车同样在雪地上行走,为什么速度不一样?

    (2)同样是马拉车上山,空马车和装满货物的马车速度为什么也不一样?马拉车上坡,什么情况下速度最快?

    (3)为什么我们穿的鞋鞋底有很多花纹、短跑运动员的鞋底有钉子、滑冰运动员的鞋底有刀、旱冰鞋的鞋底有轮子、足球运动员的鞋底有橡胶球呢?它们起到什么作用?

    (4)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2. 作出假设:

    假设:摩擦力、动力、负重会影响蜘蛛机器人爬行的速度。

    摩擦力:物体在同一路程,不同的地面上爬行,爬行的速度不一样。

    动力:物体在同一地面,同一路程,电量不同,速度就不同。

    负重:物体在同一路程,相同的地面上爬行,物体本身负重不同,爬行的速度不一样。

    3. 设计方案:

    4.测试与分析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摩擦力:蜘蛛机器人在同一路程,不同的地面上爬行,平整光滑的地面,蜘蛛机器人爬行的速度快;坑洼有障碍的地面,蜘蛛机器人爬行艰难速度慢。蜘蛛机器人爬行速度的快慢与所选地面的材料有关,产生摩擦力。(学生举例说明:人在平坦的路上可以肆意奔跑,在雪地、沙滩上走路艰难……)

    动力:在同一地面,同一路程,电量大的蜘蛛机器人,速度就快,反之电量小的蜘蛛机器人,速度就慢。蜘蛛机器人爬行速度快慢与动力有关。(学生举例说明:就像人在饥饿时,走路就慢;吃饱了就有力量、有动力……)

    负重:在同一路程,相同的地面上爬行,蜘蛛机器人负重不同的橡皮,爬行的速度不一样。负重大,爬行速度就慢,反之负重小,蜘蛛机器人爬行速度就快。蜘蛛爬行的快慢与自身的负重有关。(学生举例说明:就像马拉车,空车和装满货物的马车,行走的速度是不同的……)

    (四)分享交流与改进

    1.集中展示蜘蛛机器人,让学生介绍自己制作蜘蛛机器人的经历,如何解决在制作中发现的问题,小组是怎样合作并解决的,还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等。

    2.在拼装蜘蛛机器人的过程中,讨论提出可能的修改意见并尽可能改进。特别是在马达的安装上,如果位置安装反了,就会造成烧毁电机的现象。连接马达的铜线也比较细,容易折断,学生在接触电源时要细心检查接触问题。DIY的零件比较细小,学生在安装时很容易丢失,除了马达学生不能复制,其它零件学生都可以复制制作,这样就能解决零件丢失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

    六、案例评析

    第一次进行授课,发现学生对这样的STEAM课程非常感兴趣。学生能准确设计出蜘蛛结构图,并流畅的阐述结构图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展思维品质。成功拼装出蜘蛛机器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每次的测试结果,能够撰写测试报告,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在设计和制作中,能够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美术课堂的质量,体验工程学中的艺术美、创造美和设计美。初步认识到提高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为以后的教学打基础。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不足:部分学生不能完全融入到课堂中,与同学的交流不够积极,总结报告过于简单、字迹不够工整。同时,本案例的设计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在制作中可以尝试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测试报告内容再具体一些,为学生提供一些框架支撑或范例等。

    总之,整个项目的完成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在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感受工程学中的艺术美、创造美和设计美。对于参与本项目的教师,在技术上、学术研究上、自身素养上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七、团队介绍

    黑河市逊克县民族小学校STEAM团队是一支新星的团队,2022年4月开始组建,由科学、美术、信息、数学、语文等各学科的12名骨干教师组成,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专业与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群体,主要开展小学STEAM项目方面的研究。整个团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思维活跃的少年人才。团队将发挥成员特长,着力推动科学技术建设、培养卓越教师,促进教师教学理论研修、强化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实验动手能力和教学用具开发能力等方面开展工作。STEAM团队的组长范纺霞是《会爬的玩具》课程的总设计师,她和韩丽萍、王路遥、王晓慧、哲影和姜怀学老师老师带领学生不断实践探索、迭代测试,最终完成蜘蛛机器人的组装和测试。所参与的团队教师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涉及,让他们可以承担彼此的工作,这样使团队的长远绩效得以提高。

    转自:“百研工坊”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04)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以小学科学教育为例——谈谈ChatGPT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价值和意义

    下一篇:如何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这所学校以课程为主导拓展学生生命的“长宽高”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